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感冒

儿童秋冬季感冒的药物治疗有哪些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如何诊断秋冬季儿童哮喘?

秋冬季儿童哮喘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病史采集、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和影像学评估综合判断。主要方法有症状观察、呼气峰流速监测、支气管激发试验、血清IgE检测和胸部X线检查。

1、症状观察

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夜间或晨起加重,运动后症状明显。秋冬季冷空气刺激或呼吸道感染常为诱因,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症状具有可逆性。需记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支气管扩张剂的反应。

2、呼气峰流速监测

通过便携式峰流速仪每日定时测量呼气峰流速值,连续监测2-4周。若日间变异率超过13%或治疗后改善率超过15%具有诊断意义。该方法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需家长协助建立个人最佳值曲线。

3、支气管激发试验

采用乙酰甲胆碱或运动激发后测定FEV1下降程度,阳性标准为FEV1下降超过20%。该检查需在无症状期进行,6岁以下儿童实施困难,存在一定风险需专业医护人员监护。

4、血清IgE检测

通过免疫印迹法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特异性IgE抗体,常见过敏原包括尘螨、霉菌、宠物皮屑等。总IgE水平超过100IU/ml或特定过敏原IgE阳性可辅助诊断过敏性哮喘,但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

5、胸部X线检查

急性发作期可见肺过度充气、膈肌低平,主要用于排除气道异物、肺炎等疾病。非发作期多无异常发现,不推荐作为常规检查手段,需注意儿童放射防护。

确诊后需建立长期管理计划,避免接触冷空气、尘螨等诱发因素,保持室内湿度40-60%。遵医嘱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随身携带速效支气管扩张剂。每日记录症状日记,定期复查肺功能,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脂肪酸,适度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

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秋冬季节吃什么食物提升免疫力?

秋冬季节可以适量吃西蓝花、柑橘类水果、坚果等食物提升免疫力。

西蓝花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柑橘类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白细胞生成。坚果含有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正常功能。这些食物可以搭配食用,比如将西蓝花与坚果一起炒制,或者用柑橘类水果制作沙拉。但要注意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胃肠不适。

日常饮食中还可以增加菌菇类、深海鱼类等食物,同时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免疫力。

赵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内分泌科

秋冬季小儿哮喘高发如何应对?

秋冬季小儿哮喘高发可通过环境控制、药物干预、免疫调节、症状监测和紧急处理等方式应对。哮喘发作通常由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感染、过敏原暴露、体质因素和情绪波动等原因引起。

1、环境控制:

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在18-22摄氏度,湿度控制在40%-60%。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使用地毯、毛绒玩具等易积尘物品。外出时可为儿童佩戴保暖口罩,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卧室使用防螨床品,每周用55度以上热水清洗寝具。

2、药物干预: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支气管扩张剂,慢性期常用布地奈德吸入剂进行抗炎治疗。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钠适用于过敏性哮喘的长期控制。使用吸入装置需配合储雾罐确保药物沉积,用药后需清水漱口避免口腔真菌感染。

3、免疫调节: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发因素后可采用特异性免疫治疗。秋冬季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益生菌,调节免疫功能。中医调理可选用黄芪、太子参等益气固表药材。

4、症状监测:

家长需掌握哮喘发作前兆,如频繁揉鼻、夜间干咳、运动后胸闷等。使用峰流速仪每日监测呼气峰流速值,记录哮喘控制测试评分。建立症状日记,记录发作诱因、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复诊时供医生参考调整治疗方案。

5、紧急处理:

突发喘息时保持坐位前倾姿势,立即使用缓解药物。若用药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口唇发绀、说话断续等危象表现,需立即就医。学校应备有应急药物和雾化设备,教师需接受哮喘急救培训。避免在发作期强行喂药或平卧,防止误吸。

秋冬季需保证每日饮水1000-1500毫升,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A、C,如胡萝卜、猕猴桃等。选择室内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运动前做好15分钟热身。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家长应学习背部叩击排痰手法,定期进行家居环境评估。外出携带应急药物卡片,注明用药信息和紧急联系人。通过医患合作建立个性化哮喘行动计划,实现疾病长期控制。

马保海

副主任医师 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

秋冬季儿童哮喘的症状有哪些?

秋冬季儿童哮喘的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喘息、胸闷和呼吸困难,早期可能表现为夜间干咳,严重时出现呼吸急促和口唇发绀。

1、咳嗽:

儿童哮喘的咳嗽多为阵发性干咳,夜间或清晨加重,可能持续数周。冷空气刺激或运动后症状明显,咳嗽时通常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色泡沫痰。这种咳嗽与普通感冒不同,抗生素治疗无效。

2、喘息:

喘息是哮喘的特征性表现,呼气时出现高调哨笛音,胸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轻度发作时仅在剧烈活动后出现,严重时安静状态下也能听到。喘息程度与气道狭窄程度相关,可能突然发作或逐渐加重。

3、胸闷:

年长儿童会主诉胸部压迫感或疼痛,婴幼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拒食。胸闷常在夜间加重,导致睡眠中断,可能伴随叹气式呼吸。症状轻重与气道炎症程度相关,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可缓解。

4、呼吸困难:

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三凹征等,严重时出现口唇指甲青紫。婴幼儿可能出现点头样呼吸或呻吟,学龄儿童常采取端坐呼吸姿势。呼吸困难发作具有突发性,多在接触过敏原后30分钟内出现。

5、运动受限:

哮喘儿童在秋冬季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轻微活动即诱发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运动性哮喘,表现为运动后5-10分钟咳嗽喘息加重,休息30-60分钟可自行缓解。这种情况容易误认为体质虚弱。

秋冬季要注意保持室内湿度在50%左右,每日通风两次但避免冷风直吹。饮食宜清淡,多食用白萝卜、百合、银耳等润肺食材,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回家后及时清洗口鼻。建议记录症状日记,包括发作时间、诱因和缓解方式,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适当进行游泳、腹式呼吸训练等有助于改善肺功能,但需避免在雾霾天户外活动。

朱振国

副主任医师 鹤岗市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儿童秋冬季感冒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儿童秋冬季感冒可能由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环境干燥、保暖不足、交叉感染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秋冬季是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活跃期,这些病毒通过飞沫或接触传播侵入儿童上呼吸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需对症治疗,如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缓解症状,同时保持充足休息。

2、免疫力低下: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季节交替时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维生素A/D缺乏、锌元素不足会削弱黏膜屏障功能。可通过补充乳铁蛋白、适当增加菌菇类食物提升免疫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调节免疫。

3、环境干燥:

秋冬空气湿度低于40%时,鼻腔黏膜纤毛摆动能力下降,病毒更易定植。使用加湿器维持50%-60%湿度,或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黏膜湿润,能有效减少病毒吸附机会。

4、保暖不足:

骤冷刺激会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局部免疫功能减弱。尤其要注意头颈部保暖,外出佩戴围巾帽子。夜间睡眠时避免踢被,可选择睡袋防止肩背受凉,室温建议维持在20-24℃。

5、交叉感染:

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儿童密切接触易造成病毒快速传播。患儿咳嗽喷嚏时应遮挡口鼻,使用含氯消毒剂清洁玩具,患病期间居家隔离。教孩子养成七步洗手法习惯,能减少80%以上的接触传播风险。

秋冬季建议每日保证1小时户外活动增强耐寒能力,饮食中增加南瓜、胡萝卜等富含β-胡萝卜素的深色蔬菜,适量食用猕猴桃、鲜枣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应达10-13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流感或肺炎可能。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热门标签

肠扭转 肝脓肿 类鼻疽 根尖脓肿 急性喉炎 视神经炎 半月板损伤 特应性皮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绒毛色素结节性滑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