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孩子积滞了用什么推拿方法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发热如何推拿退热?

小儿发热可通过推拿天河水、推坎宫、清肺经等方式辅助退热。

推拿天河水时用食指和中指从腕横纹中点推向肘横纹中点,操作100-300次,有助于清热解表。推坎宫是用拇指从眉头沿眉弓推向眉梢,操作50-100次,可疏风解热。清肺经是用拇指从无名指指根推向指尖,操作100-300次,能宣肺清热。推拿时注意力度轻柔,以皮肤微红为度,避免过度摩擦损伤皮肤。推拿后适当补充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若发热持续或超过38.5摄氏度,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发热期间宜清淡饮食,可适量食用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

李竹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宝宝积食怎么推拿?

宝宝积食可以通过推拿手法缓解症状,如揉板门、运内八卦、摩腹等。

揉板门位于手掌大鱼际处,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100-300次,有助于健脾和胃、消食化积。运内八卦是以掌心为圆心,用拇指指腹沿顺时针方向画圈推运50-100次,能调理气机、促进消化。摩腹时用手掌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摩3-5分钟,可增强胃肠蠕动。推拿时需注意力度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若宝宝皮肤破损、发热或推拿后症状无改善,应立即停止并就医。

日常需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或进食生冷油腻食物,适当增加活动量。

刘晗

主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小儿积食可以推拿吗?

小儿积食一般可以通过推拿缓解症状,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小儿积食多因胃肠功能紊乱或饮食不当导致食物滞留,表现为腹胀、食欲减退、口臭等症状。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中脘、足三里等,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积滞。对于轻度积食,推拿配合饮食调整如减少油腻食物、少量多餐,通常可改善症状。推拿时需注意手法轻柔,避免饭后立即操作,防止加重胃肠负担。若积食伴随发热、呕吐或持续便秘,推拿效果有限,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

日常可适当增加儿童活动量,选择易消化的米粥、山药等食物,避免睡前过量进食。

黄玉红

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宝宝积食推拿有用吗?

宝宝积食推拿有一定作用,可以缓解积食引起的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吸收。常用手法包括顺时针按摩腹部、揉按中脘穴和足三里穴。按摩时力度要轻柔,每次持续5-10分钟,每天可重复进行2-3次。推拿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脾胃功能,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引起的积食效果较好。操作时注意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在饭后立即进行。

若积食伴随发热、呕吐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日常注意规律喂养,避免过度进食和食用难消化食物。

陈勇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针灸、推拿对中风(脑卒中)患者有效吗?

针灸和推拿对中风患者有一定效果,可以作为康复治疗的辅助手段。中风后针灸可能帮助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障碍,推拿则有助于缓解肌肉僵硬和促进血液循环。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替代药物和现代康复治疗。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对中风后偏瘫、吞咽困难等症状有改善作用。临床常用头针、体针等针法,配合电针刺激可增强效果。推拿采用揉捏、推拿等手法作用于患侧肢体,能减轻肌肉痉挛和关节挛缩,促进运动功能恢复。部分患者经过规范针灸推拿治疗后,肌力、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升。

部分严重中风患者可能对针灸推拿反应不佳,特别是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或肌肉萎缩的情况。脑出血急性期、颅内压增高或皮肤破损部位禁止进行针灸推拿。某些特殊体质可能出现晕针、皮下出血等不良反应,需要由中医师评估后制定个性化方案。

中风患者康复期间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饮食以低盐低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为主,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建议在专业康复医师指导下,结合现代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传统中医疗法进行综合干预,定期复查评估恢复情况。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口臭 苯中毒 肠痉挛 肛门息肉 腱鞘囊肿 鼻中隔溃疡 发育不良痣 全身性硬皮病 海绵状淋巴管瘤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