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内科

孩子积滞了用什么推拿方法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于秀梅 副主任医师
聊城市中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幼儿推拿按摩的方法?

幼儿推拿按摩的方法主要有推法、揉法、按法、摩法、捏脊法。这些手法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有助于调节幼儿脏腑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操作时需注意力度轻柔、节奏舒缓。

一、推法

推法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沿直线单向推动皮肤,常用于手臂内侧的肺经、脾经等穴位。操作时需涂抹少量爽身粉减少摩擦,每次推动50-100次,适合缓解咳嗽、食欲不振等症状。注意推动方向需遵循经络走向,如脾经应从指尖向肘部方向推。

二、揉法

揉法是以指腹或掌根在穴位上做环形揉动,适用于腹部中脘穴、足三里等部位。揉动时力度需均匀渗透,每分钟约120次,可改善消化不良或睡眠不安。操作时可用掌心温度预热幼儿皮肤,避免突然接触引起不适。

三、按法

按法是用拇指垂直向下按压穴位,如头顶的百会穴、脚底的涌泉穴。按压时采用"按-停-松"的节律,每个穴位持续3-5秒,重复3-5次,有助于安神定惊。特别注意新生儿囟门未闭合时禁止按压头部穴位。

四、摩法

摩法是以手掌大面积接触皮肤做环形摩擦,多用于胸腹部。操作时手掌紧贴皮肤产生温热感,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肠蠕动,逆时针摩腹则能缓解腹泻。建议在餐后1小时进行,每次5-10分钟。

五、捏脊法

捏脊法是从尾骨至颈部提捏脊柱两侧皮肤,拇指与食指配合向上捻动。每日3-5遍能调节免疫系统,操作时需保持皮肤微红不发紫的状态。发热或皮肤破损时应暂停此法。

进行幼儿推拿前应确保环境温暖,修剪操作者指甲避免划伤。最佳时段选择幼儿清醒安静时,餐后需间隔1小时。推拿后适当补充温水,观察幼儿有无异常反应。建议家长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标准手法,避免自行尝试复杂穴位。持续性的健康问题仍需及时就医,推拿可作为辅助调理手段配合医疗干预。

陈云霞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推拿会加重脚伤吗?

推拿是否加重脚伤需根据损伤类型决定,软组织损伤急性期可能加重肿胀,慢性劳损或康复期则有助于缓解症状。脚伤常见于踝关节扭伤、肌腱炎、骨折等情况,建议先明确诊断再选择治疗方式。

推拿对急性脚伤可能产生负面影响。急性损伤后48小时内局部存在毛细血管破裂和炎症反应,此时手法刺激可能加剧组织渗出,导致肿胀疼痛加重。尤其对韧带撕裂或骨折未固定患者,外力按压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临床常见因过早推拿导致踝关节血肿扩大的案例,需通过冰敷制动等常规处理控制炎症。

推拿对部分慢性脚伤具有康复价值。陈旧性踝关节不稳可通过揉捏手法改善周围肌肉紧张,足底筋膜炎采用穴位按压能减轻筋膜粘连。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手法推拿可促进血液循环,配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能加速组织修复。但需避开皮肤破损或静脉血栓部位,糖尿病患者更需谨慎评估周围神经状况。

脚伤后应优先进行X光或核磁共振检查排除骨折,急性期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慢性疼痛推拿前需评估损伤程度,选择有资质的康复医师操作。恢复期间可尝试踝泵运动增强稳定性,避免穿高跟鞋或过度负重行走,若出现持续红肿热痛需及时复查。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小儿推拿大肠的手法?

小儿推拿大肠的手法主要有清大肠、补大肠、推大肠经、揉龟尾、摩腹五种。这些手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便秘、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1、清大肠

从虎口沿食指桡侧缘向指尖方向直推,频率约每分钟200次。该手法具有清热导滞作用,适用于实证便秘或积食发热。操作时需用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匀速推动,力度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推拿前可涂抹少量爽身粉减少摩擦,注意避开破损皮肤。

2、补大肠

从指尖沿食指桡侧缘向虎口方向直推,频率约每分钟150次。该手法能温补脾阳,适用于虚寒型腹泻。操作时力度较清大肠更轻柔,可配合顺时针摩腹增强效果。推拿后建议用温热毛巾敷贴腹部,注意观察患儿排便性状变化。

3、推大肠经

沿手臂外侧前缘从肘横纹向腕横纹方向直推,重点刺激曲池、手三里等穴位。该手法可通调大肠经气,对肠鸣腹胀效果显著。操作时用拇指与食指捏拿住患儿手臂,另一手拇指交替推按,注意保持患儿肘关节自然屈曲状态。

4、揉龟尾

用拇指指端按揉尾骨尖端下方凹陷处,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各揉100次。该手法能调节大肠气机,对里急后重型腹泻有缓解作用。操作时需让患儿俯卧位,力度以局部产生酸胀感为宜,皮肤敏感者可隔单层衣物操作。

5、摩腹

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摩擦腹部,手掌温度应保持温热。该手法通过物理刺激促进肠蠕动,适用于各型功能性便秘。操作前可搓热双手,配合婴儿润肤油减少摩擦,餐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对于肠套叠等急腹症患儿禁用此法。

小儿推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环境应保持温暖避风。每日总推拿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手法力度以患儿无哭闹抗拒为度。推拿前后1小时避免进食生冷食物,可配合山药粥等健脾食疗。若推拿3天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呕吐等异常,应立即停止并就医检查。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与排便情况,记录推拿前后的症状变化以供医生参考。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宝宝高烧推拿的方法?

宝宝高烧可通过推拿天河水、开天门、推坎宫、清肺经、退六腑等方法辅助退热。推拿需配合物理降温及药物干预,持续高热应及时就医。

一、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前臂内侧正中线,从腕横纹推至肘横纹。操作时用食指中指指腹快速直推,每分钟约200次。该手法具有清热解表作用,适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发热,推拿时需涂抹爽身粉减少摩擦。推拿后观察体温变化,若持续不退需结合退热药物。

二、开天门

开天门手法是用拇指从眉心交替推至发际线,重复进行50次。该法能疏风解热镇静安神,对风寒型发热伴头痛效果明显。操作时注意力度轻柔,婴幼儿皮肤娇嫩可垫薄纱巾。推拿后配合温水擦浴效果更佳,但抽搐患儿禁用此法。

三、推坎宫

坎宫位于眉梢至太阳穴连线,用拇指桡侧从眉头分推至眉尾。每次推拿100次能疏风清热明目,适用于发热伴眼睛红肿的情况。推拿时需避开囟门未闭合区域,高热惊厥病史者慎用。可配合菊花茶熏蒸眼部增强疗效。

四、清肺经

肺经在无名指末节罗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300次。该手法能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对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效果显著。推拿前后可饮用适量温开水,痰多者加推膻中穴。推拿期间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五、退六腑

退六腑需在前臂尺侧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操作300次。此手法性寒凉,适用于实热证高热烦躁的情况。推拿后注意腹部保暖,脾胃虚寒者不宜过度使用。可配合绿豆汤食疗加强清热效果。

小儿推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前清洁双手修剪指甲。室温保持26摄氏度避免受凉,推拿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高热期间应每2小时监测体温,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若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须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退热期间宜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但避免直吹冷风。推拿后注意观察有无皮肤过敏反应,24小时内避免洗澡。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中医小儿积滞类型及表现?

小儿积滞在中医中主要分为乳食内积型、脾虚夹积型、湿热积滞型、寒湿积滞型、气滞血瘀型五种类型。乳食内积型表现为拒食、脘腹胀满;脾虚夹积型可见面色萎黄、大便溏薄;湿热积滞型多伴口臭、舌苔黄腻;寒湿积滞型常见腹痛喜温、大便清稀;气滞血瘀型可能出现胁肋胀痛、面色晦暗。

1、乳食内积型

多因哺乳过量或添加辅食不当导致,患儿常突然拒食,呕吐酸腐乳块,脘腹胀满拒按,大便酸臭或便秘,舌苔厚腻。可选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消食化积,配合顺时针摩腹促进胃肠蠕动。哺乳期母亲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食肥甘厚味。

2、脾虚夹积型

常见于先天不足或久病体弱儿童,表现为食欲不振但腹胀轻微,大便溏薄夹未消化食物,面色萎黄,肌肉松弛。宜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配合焦三仙消食。日常可煮山药小米粥调养,避免生冷瓜果,注意腹部保暖。

3、湿热积滞型

多因夏季过食甜腻或感受暑湿所致,特征为口臭明显、唇红舌绛,苔黄厚腻,大便黏滞不爽,小便短黄。治疗选用甘露消毒丹清热化湿,配合鸡内金散消积。饮食宜清淡,可适量饮用薏苡仁水,忌食油炸烧烤类食品。

4、寒湿积滞型

多见于贪凉饮冷或外感寒邪后,症状为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大便清稀带泡沫,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滑。可用理中丸合平胃散温中化湿,配合艾灸中脘穴。日常饮食可加入生姜、陈皮等温性食材,严格避免冰淇淋等冷冻食品。

5、气滞血瘀型

常继发于反复积滞或外伤后,表现为胁肋胀痛拒按,面色晦暗,指甲青紫,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治疗选用柴胡疏肝散配合失笑散行气活血,可配合捏脊疗法。此类患儿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剧烈哭闹,适当进行轻柔腹部按摩。

小儿积滞的日常护理需注重饮食节律,做到定时定量喂养,辅食添加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原则。哺乳期母亲应保持情绪平稳,避免焦虑影响乳汁质量。可定期进行小儿推拿,重点操作补脾经、揉板门等手法。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重增长曲线等发育指标,若持续食欲不振伴发热、便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同体质患儿需个性化调理,如脾虚者多晒太阳,湿热型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寒湿型注意足部保暖等。

杜永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呼吸科

热门标签

肌疝 难产 裂谷热 孢子丝菌病 输尿管结核 变异型心绞痛 精囊恶性肿瘤 霉菌性阴道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