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儿科 > 小儿内科 > 手足口病

得过手足口病还会被传染吗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儿有手足口病吃什么药有效果?

手足口病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开喉剑喷雾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口腔疱疹引起的疼痛。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能疏风解表、清热导滞,对发热、咽痛等症状有一定缓解效果。利巴韦林颗粒作为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这些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患儿患病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避免抓挠皮疹。家长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疫苗不良反应有哪些 手足口病疫苗4个不良反应介绍?

手足口病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局部红肿、发热、食欲减退和皮疹。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后,部分儿童可能出现注射部位轻微红肿或硬结,通常1-3天可自行消退。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低热现象,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持续不超过48小时。部分儿童会出现短暂食欲下降,伴随轻微乏力感,一般24小时内缓解。极少数可能出现散在皮疹,多分布于躯干或四肢,无瘙痒感,2-3天可自行消失。

接种后建议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发热时可适当减少衣物,补充水分。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热、呕吐等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具体有哪些?

手足口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一般治疗包括保持口腔清洁、清淡饮食、多饮水,避免刺激性食物。皮肤疱疹未破溃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局部涂抹,破溃后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口腔疱疹疼痛明显者可选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症状。发热超过38.5摄氏度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物理治疗主要针对高热患儿,可采用温水擦浴辅助降温。重症病例需住院接受免疫球蛋白或干扰素等治疗。

患病期间应做好隔离措施,保持室内通风,患儿衣物用具需煮沸消毒,避免抓挠皮疹。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手足口病治疗费用大概需要多少?

手足口病治疗费用一般需要500-3000元,具体费用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住院时间等因素有关。

手足口病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轻症患者仅需门诊治疗,费用通常在500-1000元,包括血常规检查、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等。若出现持续高热或神经系统症状,需住院观察治疗,费用可能增至1000-2000元,涉及静脉输液、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等。重症病例合并脑炎或肺水肿时,需在ICU进行生命支持治疗,费用可达2000-3000元,包含丙种球蛋白注射等特殊用药。不同城市消费水平也会影响检查费和床位费标准。

治疗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注意隔离消毒,避免抓挠皮疹引发感染。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手足口病潜伏期几天 手足口病潜伏期有症状吗?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潜伏期内通常无明显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潜伏期指从感染病毒到出现症状的时间。多数患者在潜伏期不会出现明显不适,但少数可能出现低热、食欲下降、轻微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病毒在潜伏期末期已具备传染性,此时患者唾液、粪便中可检出病毒颗粒。

潜伏期结束后进入发病期,典型症状包括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或溃疡,可能伴随发热。患儿在潜伏期虽无症状,家长仍需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与体温变化,保持室内通风并做好用品消毒。

发病期间应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注意补充水分与营养。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热门标签

口臭 炭疽 三叉神经痛 恶性胸腔积液 酒精性心肌病 盘状红斑狼疮 筛窦恶性肿瘤 皮肤淋巴细胞瘤 肉芽肿性前列腺炎 波伊茨-耶格综合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