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中医科 > 中医推拿科

小儿推拿的补泻法有哪些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宝宝咳嗽推拿怎么做?

宝宝咳嗽可通过推拿手法缓解,常用方法有清肺经、揉膻中、运内八卦、推揉肺俞、分推肩胛骨。推拿前需确认咳嗽无严重感染或器质性疾病,操作时注意力度温和。

1、清肺经

用拇指指腹从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频率每分钟200次左右。该手法有助于宣肺清热,适用于风热咳嗽或痰黄黏稠的情况。操作时需保持手指润滑,避免摩擦皮肤。咳嗽伴随发热时配合退六腑手法效果更佳。

2、揉膻中

以中指指腹按揉两乳头连线中点处的膻中穴,顺时针揉动100次。此手法能宽胸理气,对痰多壅塞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缓解作用。夜间咳嗽加重时可配合揉天突穴。注意避开宝宝进食后1小时内操作。

3、运内八卦

用拇指螺纹面在掌心内八卦穴做环形推动,左右各50圈。该手法能健脾化痰,适合反复咳嗽、痰白清稀的宝宝。操作时可用爽身粉减少摩擦,若宝宝手掌有湿疹应暂停使用此法。

4、推揉肺俞

双手拇指同时按揉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的肺俞穴,配合向上推脊柱两侧肌肉。每次操作3分钟,能增强肺气宣发功能。风寒咳嗽可配合捏脊疗法,但皮肤破损或发热超过38.5℃时禁用。

5、分推肩胛骨

双手拇指从大椎穴沿肩胛骨内侧缘分推至肩胛下角,重复50次。该手法特别适合百日咳样痉挛性咳嗽,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推拿后建议饮用温水,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

小儿推拿需在温暖环境中进行,每日1次连续3天观察效果。咳嗽期间保持空气湿润,睡眠时抬高头部。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持续高热或咳嗽超过1周无改善,应立即停止推拿并就医。母乳喂养的母亲应减少食用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6个月以上宝宝可适量饮用梨水润肺。

王燕

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肾内科

治疗发热小儿的推拿手法?

治疗发热小儿可采用推拿手法,主要有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揉太阳穴、掐揉二扇门等。小儿发热可能与外感风寒、积食、感染等因素有关,推拿可辅助退热,但需结合病因治疗。

一、清天河水

清天河水是小儿退热常用手法,操作时用食指中指指腹从腕横纹中点推向肘横纹中点。该手法性凉,能清热解表,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暑热引起的发热。推拿时力度需轻柔均匀,单方向操作,避免来回摩擦。皮肤破损或局部炎症时禁用。

二、退六腑

退六腑指推前臂尺侧缘,从肘关节推至腕横纹。该手法大凉,主治高热烦渴等实热证。操作时需配合介质如爽身粉减少摩擦,推拿后注意保暖。脾胃虚寒或腹泻患儿慎用,推拿时间不宜过长。

三、推脊

推脊是用拇指指腹沿脊柱从大椎穴直推至长强穴。该手法能调和阴阳,适用于各种类型发热。操作时保持手指与皮肤贴合,速度适中。脊柱畸形或皮肤感染者不宜采用,推拿后建议饮温水。

四、揉太阳穴

揉太阳穴可疏风解表,缓解发热伴头痛。用拇指指腹按揉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凹陷处,力度以小儿耐受为度。该手法对感冒初起发热效果较好,操作时间约1-2分钟。眼部有疾患儿禁用。

五、掐揉二扇门

二扇门位于手掌面中指指根两侧,掐揉此穴可发汗解表。操作时用拇指指甲轻掐后揉动,适用于风寒束表型发热。注意观察患儿反应,出现哭闹需停止。体质虚弱者慎用,操作后需补充水分。

小儿推拿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前确认无推拿禁忌证。发热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当减少衣物散热。鼓励少量多次饮用温水,饮食以易消化流质为主。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推拿后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避免过度推拿导致皮肤损伤。合并咳嗽呕吐等症状需配合其他治疗措施。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小儿推拿有什么坏处?

小儿推拿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皮肤损伤、关节错位、延误病情等风险。小儿推拿的潜在风险主要有手法过重、穴位误判、感染风险、禁忌症忽视、操作环境不当等。

一、手法过重

小儿皮肤娇嫩肌肉薄弱,推拿力度过大易造成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或肌肉挫伤。部分操作者未接受专业培训,使用成人推拿手法直接作用于婴幼儿,可能导致局部淤青肿胀。正确手法应以轻柔抚触为主,力度控制在皮肤微微发红即可。

二、穴位误判

儿童穴位定位与成人存在差异,错误按压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如误将囟门当作普通穴位刺激,可能影响颅脑发育;过度按压腹部穴位可能诱发肠痉挛。专业推拿师需掌握小儿特定穴位图谱,避免在卤门未闭合区、脊柱中线等敏感部位施力。

三、感染风险

皮肤破损或免疫力低下时进行推拿可能增加感染概率。未消毒的推拿介质如爽身粉、按摩油可能携带病原体,通过微小创口进入体内。患有湿疹、脓疱疮等皮肤病的婴幼儿,推拿可能加重局部炎症反应。

四、禁忌症忽视

骨折急性期、出血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推拿可能加重损伤。部分家长将推拿作为万能疗法,忽视发热超过38.5℃、急性腹泻脱水等需优先就医的情况。推拿前应排除先天性心脏病、癫痫发作期等绝对禁忌症。

五、操作环境不当

寒冷环境中暴露推拿易导致受凉感冒,嘈杂环境可能使儿童紧张抗拒。居家推拿时需保持室温26-28℃,避开餐后1小时内及睡前过度兴奋时段。建议在专业机构由持证医师操作,避免使用精油等可能引起过敏的辅助介质。

进行小儿推拿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评估体质适应性,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操作。推拿后需观察是否出现哭闹加剧、拒食、皮肤过敏等异常反应,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应立即就医。日常可配合抚触操等温和接触方式促进亲子互动,避免盲目追求治疗效果而延长单次推拿时间。家长自行操作时应重点学习手部消毒、基础抚触手法等安全内容,严格避开脊柱、卤门等高风险区域。

张明利

主任医师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呼吸科

小孩推拿可以治咳嗽吗?

小孩推拿可以辅助缓解咳嗽症状,但无法替代药物治疗。

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对部分咳嗽症状有缓解作用。风寒咳嗽可推拿肺经、天突穴帮助散寒宣肺,风热咳嗽可清肺经、推天河水辅助清热。积食咳嗽可运内八卦、揉板门促进消化,痰湿咳嗽可揉膻中、丰隆穴帮助化痰。推拿需根据咳嗽类型选择不同手法,操作时力度要轻柔均匀,避免损伤皮肤。

推拿对功能性咳嗽或轻症有一定效果,但细菌性肺炎、哮喘等器质性疾病需配合药物治疗。推拿期间需保持环境温暖避风,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刺激呼吸道。若咳嗽持续加重或伴有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葛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小儿推拿心经的手法?

小儿推拿心经的手法主要有清心经、补心经、揉内劳宫、掐揉小天心、推三关五种。这些手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心脏功能,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操作。

一、清心经

清心经手法以拇指桡侧从患儿中指末节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该手法适用于心火旺盛引起的烦躁哭闹、口舌生疮等症状,操作时力度需轻柔均匀,每次推拿100-300次。注意皮肤破损或局部感染者禁用,推拿后应观察患儿有无不适反应。

二、补心经

补心经手法用拇指螺纹面旋推患儿中指末节螺纹面。主要用于心气不足导致的面色苍白、多汗惊悸等症,操作时配合介质可减少摩擦。推拿频率宜缓,每日1-2次,连续3-5天可见改善。阴虚火旺者慎用此法。

三、揉内劳宫

内劳宫位于手掌心第2-3掌骨间,操作时以拇指端顺时针揉动该穴位。该手法能安神定志,缓解夜啼、惊风等症状,揉动时力度以皮肤微红为度。发热患儿或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每次操作2-3分钟即可。

四、掐揉小天心

小天心位于掌根大鱼际与小鱼际交接凹陷处,操作时先掐后揉。此法具有清热镇惊功效,适用于高热惊厥、睡眠不安等症。掐压时力度要由轻渐重,揉动频率约120次/分钟。皮肤敏感者可用介质缓冲刺激。

五、推三关

三关指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的连线,操作时用食中二指并推。该手法可调和气血,改善心脾两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推拿方向必须从腕向肘,速度保持每分钟80-100次。推至皮肤微热即止,每日不超过2次。

进行小儿推拿前需修剪指甲避免划伤,室内保持适宜温度。操作时手法要轻柔连贯,每个穴位操作时间控制在3-5分钟。推拿后注意保暖并补充水分,若出现皮肤过敏应立即停止。建议选择患儿清醒安静时操作,哭闹挣扎时需暂停。长期症状未改善或加重者应及时就医,不可替代正规医疗。日常可配合捏脊等保健手法增强体质。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贪食 鼻出血 肛窦炎 急性乳腺炎 颊间隙感染 慢性胆囊炎 社交恐惧症 鼻腔良性肿瘤 创伤性脑梗塞 扁桃体周围蜂窝组织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