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外科 > 外科其他 > 心胸外科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有多高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夏长军 主任医师
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偏头痛的发病率有多高?

偏头痛的发病率在不同人群中差异较大,成年女性发病率约为15%-20%,成年男性约为5%-10%,儿童青少年约为3%-5%。偏头痛的发病率与遗传因素、激素水平、环境诱因等密切相关。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性别差异方面,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雌激素水平波动有关,尤其在月经期、妊娠期和围绝经期更容易发作。年龄分布上,偏头痛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高发年龄为25-55岁,青春期后女性发病率显著上升。地域差异方面,欧美国家发病率略高于亚洲国家,可能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有关。职业因素中,脑力劳动者、长期伏案工作或精神压力大的人群发病率更高。家族遗传史是重要风险因素,有偏头痛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可达无家族史者的2-3倍。

偏头痛患者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减少奶酪、巧克力、酒精等可能诱发头痛的食物摄入。保持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记录头痛日记可以帮助识别个人诱发因素。寒冷天气注意头部保暖,强光环境下佩戴墨镜。若头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预防性药物治疗。

邵自强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内科

男孩遗精后还能长多高?

男孩遗精后通常还能继续长高,身高增长主要与骨骺线闭合情况有关。遗精是青春期正常生理现象,不代表骨骼发育完全停止,多数男孩在首次遗精后仍能增长5-10厘米。身高增长潜力受遗传、营养、运动、睡眠等因素影响,建议通过骨龄检测评估剩余生长空间。

青春期男孩的身高增长遵循一定规律,遗精通常发生在生长速度高峰之后,但并非身高停止增长的标志。骨骼末端的骨骨骺线是决定身高增长的关键结构,在骨骨骺线完全闭合前,长骨仍有纵向生长的可能。临床观察发现,多数男孩在遗精后仍能维持1-3年的缓慢生长期,期间每年可增长2-3厘米。生长速度会逐渐减缓,直至骨骨骺线完全闭合。

极少数情况下,若男孩在10岁前出现遗精并伴随第二性征过早发育,可能存在性早熟问题。性早熟会导致骨骨骺提前闭合,影响最终身高。这类情况需要内分泌科医生评估骨龄,必要时进行激素干预。但普通青春期发育的男孩,遗精时间与最终身高的相关性较弱,更多取决于遗传潜力和后天环境因素。

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变化,每半年测量记录一次。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鸡蛋、鱼类等。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纵向运动如跳绳、篮球等,夜间保证8-10小时深度睡眠。若年增长速度低于2厘米或出现生长停滞,应及时就医检查骨龄。保持积极心态,避免过度焦虑身高问题。

张国喜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甲状旁腺激素200多高吗?

甲状旁腺激素200皮克/毫升属于明显升高,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激素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5-65皮克/毫升,异常升高可能与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慢性肾病等因素有关。

甲状旁腺激素持续超过200皮克/毫升时,需警惕骨骼和泌尿系统损害。长期高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会加速骨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尿钙排泄增加可能引发肾结石或肾脏钙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消化系统症状或情绪波动等非特异性表现。

少数情况下严重维生素D缺乏或终末期肾病患者可能出现更高水平的甲状旁腺激素,此时常伴随明显低钙血症。妊娠期或锂剂治疗等特殊状况也可能干扰检测结果,需结合血钙、血磷等指标综合判断。

建议完善血钙、血磷、维生素D、肾功能及甲状旁腺超声等检查。日常需控制高钙饮食,避免过量摄入奶制品和钙剂,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内分泌科医生根据病因制定。定期监测骨密度和肾功能对预防并发症尤为重要。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孕妇胆汁酸多高算严重?

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水平超过40微摩尔每升属于严重情况,需立即就医干预。

妊娠期胆汁酸升高主要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相关,该疾病可能导致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当胆汁酸水平在10-40微摩尔每升时为轻度升高,多数通过饮食调整和定期监测即可控制。若超过40微摩尔每升则提示胎儿窘迫、早产等风险显著增加,需进行胎心监护、熊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治疗,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孕妇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炸食品,每日适量饮水促进代谢,并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与胆汁酸指标。出现皮肤瘙痒或尿色加深等症状时须及时就诊。

咸国哲

山东省立医院 肝胆外科

白血病治愈率有多高?

白血病治愈率一般为30%-90%,具体与白血病类型、患者年龄、治疗方案等因素有关。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儿童中治愈率较高,可达80%-90%,成人治愈率约为30%-50%。急性髓系白血病整体治愈率在40%-60%,其中年轻患者通过规范化疗和造血gan细胞移植可能获得更好效果。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采用靶向药物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但需长期服药控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展缓慢,部分患者无须立即治疗,中位生存期可达10年以上。影响治愈率的关键因素包括确诊时的疾病分期、细胞遗传学异常类型、对药物的敏感度等。

白血病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避免生冷刺激饮食,注意口腔和会阴清洁以防感染。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家属需协助患者遵医嘱用药,观察发热、出血倾向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复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闭经 肝硬化 肠扭转 肺结核 荨麻疹 恶性蓝痣 玻璃体损伤 肠系膜静脉栓塞 急性肝功能衰竭 垂体依赖性库欣病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