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永久性血管通路的血流量变化是怎样的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正常人吃胱氨酸十天,有啥变化?

正常人无须服用胱氨酸,长期盲目补充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或加重肝肾负担。胱氨酸主要用于治疗病理性脱发、肝病等特定疾病患者,健康人群通过日常饮食即可满足需求。

胱氨酸是人体非必需氨基酸,正常膳食中乳制品、蛋类、肉类等蛋白质食物可提供充足来源。健康成年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标时,体内胱氨酸不会缺乏。若未遵医嘱自行服用胱氨酸片剂,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反应,过量摄入还会导致血尿、肾结石风险上升。部分人群可能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长期超量服用可能干扰其他氨基酸代谢平衡。

对于存在胱氨酸代谢障碍疾病如胱氨酸尿症患者,需在医生监督下严格控制摄入量。运动员或健身人群若希望通过补充氨基酸提升运动表现,建议优先选择乳清蛋白等天然蛋白来源。备孕女性、哺乳期妇女等特殊群体使用胱氨酸制剂前必须咨询专业医师。

保持均衡饮食是获取胱氨酸的最佳方式,每日适量摄入鱼类、大豆、全谷物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即可满足需求。出现持续性脱发或指甲脆弱等问题时,应优先排查铁缺乏、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常见病因,而非自行服用氨基酸补充剂。若因治疗需要服用胱氨酸,须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含硫药物联合使用。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戒烟后身体会出现的各种变化有哪些?

戒烟后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积极变化,主要包括呼吸功能改善、心血管风险降低、味觉恢复、皮肤状态好转以及精神状态提升等。

1、呼吸功能改善

戒烟后1-3个月,支气管纤毛逐渐修复,肺部黏液分泌减少,咳嗽、气促等症状减轻。肺功能检测显示一氧化碳弥散能力提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概率下降。建议配合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加速肺部康复。

2、心血管风险降低

停止吸烟24小时后,血液中一氧化碳浓度恢复正常,血压和心率开始下降。1年内冠心病发病风险减半,5年后中风风险可降至非吸烟者水平。需注意戒烟初期可能出现暂时性心率波动,属正常戒断反应。

3、味觉恢复

尼古丁对味蕾的抑制作用解除后,约2周左右味觉敏感度显著提高,食物风味感知增强。部分戒烟者会出现食欲亢进现象,建议选择低热量高纤维食物如西蓝花、燕麦等控制体重。

4、皮肤状态好转

戒烟后2-3个月,皮肤微循环改善,角质层含水量上升,面色暗黄、皱纹加深等现象逐步缓解。尼古丁导致的胶原蛋白分解减少,皮肤弹性恢复速度与戒烟年龄呈负相关。

5、精神状态提升

戒断症状消退后,大脑多巴胺分泌趋于平衡,焦虑、易怒等情绪障碍减轻。多数戒烟者报告睡眠质量提高、专注力增强,但完全适应无烟状态通常需要3-6个月心理调适期。

戒烟后应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促进毒素代谢,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抗氧化应激。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跟踪恢复情况,出现持续戒断症状可寻求戒烟门诊专业指导。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等有助于巩固戒烟成果。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正常人一天体温如何变化?

正常人一天体温通常在36.2-37.2摄氏度之间波动,受昼夜节律、活动量等因素影响呈现规律性变化。

清晨起床前体温最低,约为36.2-36.5摄氏度,这与人体代谢率较低有关。日间活动后体温逐渐升高,下午至傍晚达到峰值,约为36.0-37.2摄氏度,此时基础代谢和肌肉活动增加产热。夜间入睡后体温再次下降,睡眠期间维持在36.0-36.5摄氏度。女性排卵期体温可能升高0.3-0.5摄氏度,与孕激素水平变化相关。剧烈运动、进食或情绪激动可能导致短暂性体温上升,但一般不超过37.5摄氏度。

建议日常监测体温选择固定时段,避免在运动、餐后或情绪波动时测量。若体温持续超过37.3摄氏度或低于36.0摄氏度,或昼夜波动幅度异常增大,可能提示感染、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需及时就医排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饮水、避免极端环境温度有助于维持体温稳定。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脑疝的瞳孔变化是什么?

脑疝患者的瞳孔变化通常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严重时可出现双侧瞳孔散大。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导致的危急情况,常见于脑出血、颅脑外伤、脑肿瘤等疾病进展期。

脑疝早期可能仅出现患侧瞳孔轻微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此时颅内压增高尚未完全阻断动眼神经功能。随着病情进展,患侧瞳孔会明显散大且固定,对光反射完全消失,这是由于脑组织移位压迫动眼神经所致。若未及时干预,脑干受压加重将导致双侧瞳孔散大,提示中脑功能严重受损。

极少数情况下,后颅窝占位病变引起的脑疝可能先出现双侧瞳孔缩小,随后才发展为瞳孔散大。这类特殊表现与脑干直接受压影响缩瞳核有关,但最终仍会进展为瞳孔固定散大。需注意的是,瞳孔变化可能伴随意识障碍加深、呼吸节律改变等其他脑疝征象。

脑疝属于神经外科急症,一旦发现瞳孔异常变化应立即就医。治疗需快速降低颅内压,包括甘露醇注射液脱水、呋塞米注射液利尿等药物措施,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或脑室引流术。日常护理中应避免头部剧烈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的瞳孔变化是什么?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患者的瞳孔变化通常是瞳孔缩小,严重时可呈针尖样瞳孔。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主要由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引起,导致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瞳孔缩小是毒蕈碱样症状的典型表现之一。这是由于有机磷化合物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大量蓄积,持续刺激虹膜括约肌上的M受体,导致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程度与中毒严重性相关,轻度中毒时瞳孔可能仅轻度缩小,重度中毒时瞳孔可缩小至1毫米以下,呈现特征性的针尖样瞳孔。除瞳孔变化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流泪等眼部症状。

在极少数情况下,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晚期或合并其他并发症时,可能出现反常性瞳孔散大。这种情况多见于严重中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是合并脑水肿、缺氧等继发性改变。但瞳孔散大并非有机磷中毒的典型表现,需结合其他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属于急症,一旦发现瞳孔变化伴随流涎、大汗、肌颤等症状,应立即脱离毒源并送医救治。治疗包括彻底洗消、及早足量使用阿托品注射液和氯解磷定注射液等特效解毒剂,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患者恢复期应避免再次接触有机磷化合物,从事相关作业时需严格做好个人防护,定期进行胆碱酯酶活性监测。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偏头痛 脑性瘫痪 输尿管炎 放射性肺炎 肺诺卡菌病 肝内胆管癌 罗阿丝虫病 风湿性舞蹈病 十二指肠损伤 蚕蚀性角膜溃疡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