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科

急性脊髓损伤的救治原则

|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理原则是立即就医,通过止血、清创、抗感染和修复颅骨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通常由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头皮、颅骨和硬脑膜破裂,脑组织暴露于外界,可能伴随出血、感染和神经功能障碍。 1、立即就医:开放性颅脑损伤属于急症,需迅速送往医院急诊科或神经外科进行处理。延迟治疗可能导致感染、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 2、止血:现场急救时可用干净纱布或毛巾压迫伤口止血,避免直接触碰暴露的脑组织。到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情况使用电凝、缝合或止血药物进一步控制出血。 3、清创:彻底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和污染物,减少感染风险。清创过程中需谨慎操作,避免进一步损伤脑组织。 4、抗感染:开放性颅脑损伤易继发颅内感染,需尽早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必要时进行脑脊液培养以调整用药。 5、修复颅骨:清创后需修复破损的颅骨,可采用自体骨移植、钛网或人工材料进行重建,恢复颅腔完整性,保护脑组织。 6、神经功能保护:根据损伤程度,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神经节苷脂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监测颅内压,必要时进行脱水治疗或手术减压。 7、康复治疗: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和认知功能锻炼,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处理需遵循及时、规范、全面的原则,通过多学科协作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预后。康复过程中需密切随访,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
脊髓损伤后常见并发症包括压疮、尿路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需通过预防和及时治疗来管理。压疮可通过定期翻身、使用减压垫和保持皮肤清洁预防;尿路感染可通过定期排尿、保持个人卫生和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深静脉血栓可通过抗凝药物、穿弹力袜和早期活动预防。 1、压疮是脊髓损伤患者长期卧床或坐轮椅时常见的并发症,由于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发组织坏死。预防压疮的关键在于减少局部压力,患者应每2小时翻身一次,使用减压垫或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摩擦。对于已经形成的压疮,需及时清创、使用抗菌敷料,并配合营养支持促进愈合。 2、尿路感染是脊髓损伤患者因排尿功能障碍而常见的并发症,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膀胱排空不全易导致细菌滋生。预防尿路感染需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尿道口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必要时进行间歇性导尿。若发生感染,需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膀胱功能训练。 3、深静脉血栓是脊髓损伤患者因长期卧床导致血液回流不畅而引发的严重并发症,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生命。预防深静脉血栓需早期进行肢体活动,穿弹力袜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对于已经形成的血栓,需根据病情选择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发生。 脊髓损伤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早期干预和综合管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患者及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兰军良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的核心目标是恢复或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支持和辅助器具使用,需根据损伤程度和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1、物理治疗是脊髓损伤康复的基础,主要通过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运动疗法包括被动关节活动、主动肌肉训练和平衡训练,帮助患者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平衡能力。电刺激疗法通过低频电流刺激受损神经,促进神经再生和肌肉收缩,常用方法有功能性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 2、作业治疗旨在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包括手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职业康复训练。手功能训练通过精细动作练习和手部力量训练,改善患者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性。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包括穿衣、进食、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帮助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职业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职业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适应性设备,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3、心理支持在脊髓损伤康复中至关重要,患者常面临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心理支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团体支持,帮助患者应对心理创伤、调整心态和增强康复信心。心理咨询通过专业心理医生的指导,帮助患者认识和解决心理问题。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放松训练,帮助患者改变消极思维和缓解焦虑情绪。团体支持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助,提供情感支持和康复经验分享。 4、辅助器具使用是脊髓损伤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轮椅、矫形器和助行器等。轮椅是脊髓损伤患者的主要代步工具,需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活动需求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尺寸。矫形器用于支撑和固定受损肢体,帮助患者维持正常姿势和改善运动功能。助行器包括拐杖、步行架等,帮助患者进行步行训练和日常活动。 脊髓损伤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患者、家属和康复团队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和综合治疗,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重返社会。康复过程中需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康复效果和患者安全。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护原则?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护原则是迅速稳定生命体征,防止继发性损伤,并及时进行专业医疗干预。现场急救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固定颈椎,随后尽快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容易发生呼吸道阻塞。急救时应立即清除口腔异物,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确保氧气供应。 2、控制出血:头部外伤可能导致严重出血,需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避免失血过多。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颅内出血的迹象,如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加重等。 3、固定颈椎:颅脑损伤常合并颈椎损伤,搬运患者时需使用颈托固定颈椎,避免二次损伤。搬运过程中保持头部、颈部和躯干在同一轴线上。 4、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必要时使用药物维持血压和心率稳定。 5、快速转运:在初步急救后,尽快将患者转运至具备神经外科条件的医院。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平稳,避免颠簸,并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6、医院内治疗: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CT或MRI检查,明确损伤程度。根据病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开颅减压、血肿清除等。同时进行抗感染、脱水降颅压、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 7、康复治疗:急性期过后,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包括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心理疏导等,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护需要多学科协作,从现场急救到院内治疗再到康复,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早期正确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为患者争取最佳预后。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什么是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是通过多种方法恢复或改善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受损可能导致尿潴留或尿失禁,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重建膀胱功能是康复的重要目标。 1、药物治疗是膀胱功能重建的常见方法,常用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昔布宁,可以减少膀胱过度活动;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有助于放松膀胱颈和尿道平滑肌;以及抗生素如头孢类,用于预防尿路感染。 2、物理治疗通过训练膀胱和盆底肌肉,增强其控制能力。间歇性导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定期排空膀胱以避免尿潴留;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神经,促进膀胱收缩;生物反馈训练帮助患者感知膀胱状态,提高控制能力。 3、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患者。膀胱扩大术通过增加膀胱容量,改善储尿功能;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通过机械装置控制排尿;骶神经调节术通过电刺激调节膀胱功能,恢复正常的排尿模式。 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重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干预和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性化治疗,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亢晓冬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热门标签

闭经 肠扭转 腱鞘囊肿 脑结核瘤 平滑肌瘤 单纯性紫癜 肾性尿崩症 中间葡萄膜炎 颈部脊髓震荡 结核性腹膜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