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 肾炎

肾功三项能查出肾炎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功5项没事还是桥本吗?

甲功5项正常仍可能是桥本甲状腺炎,需结合抗体检测和超声检查综合判断。

桥本甲状腺炎早期可能仅表现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或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升高,而甲状腺功能五项包括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素可能处于正常范围。随着病情进展,抗体持续攻击甲状腺组织,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逐渐减退,此时甲功五项会出现异常。甲状腺超声检查可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回声不均等典型表现。

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终身保持甲状腺功能正常,仅需定期复查甲功和抗体水平。若出现甲状腺肿大压迫症状或甲状腺功能异常,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硒酵母片等药物干预。日常需保持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规律作息并控制情绪波动。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怎么办?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可通过激素替代治疗、饮食调整、应激管理、定期监测、并发症预防等方式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通常由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遗传因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肾上腺手术等原因引起。

1、激素替代治疗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通常需要终身进行激素替代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氢化可的松片、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体内缺乏的皮质醇,帮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在应激情况下可能需要增加剂量。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复查激素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2、饮食调整

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可控制在8-10克。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类等。保证充足的热量摄入,避免低血糖发生。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柑橘类、猕猴桃、西蓝花等。避免饮酒和咖啡因饮料。

3、应激管理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在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情况下容易发生肾上腺危象。患者应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病情和用药情况。在发热、腹泻等情况下应及时增加激素剂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

4、定期监测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电解质、血糖、血压等指标。每3-6个月检查一次皮质醇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监测骨密度变化,预防骨质疏松。定期评估生长发育情况,儿童患者尤其需要注意生长速度。女性患者需关注月经周期变化。

5、并发症预防

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增加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风险。建议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控制体重,保持适度运动。监测血压和血糖变化。避免突然停药或自行调整剂量,防止肾上腺危象发生。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应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随身携带应急激素药物,在出现恶心呕吐、严重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发生。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尿病人能吃维生素b族的作用及功能及副作用?

糖尿病人一般能吃维生素B族,有助于改善糖代谢和神经功能,但需注意过量可能引起副作用。

维生素B族包括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B6、B12等,对糖尿病人有一定益处。维生素B1有助于糖代谢,减少糖尿病神经病变风险。维生素B6参与氨基酸代谢,可能帮助调节血糖。维生素B12对神经功能维护有重要作用,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但过量摄入维生素B族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皮肤潮红等不良反应,长期过量还可能引起神经损伤。

糖尿病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维生素B族,避免自行大量服用,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定期监测血糖和神经功能。

咽鼓管功能不良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咽鼓管功能不良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咽鼓管功能不良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鼻咽部炎症、腺样体肥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药物治疗可选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有助于减轻黏膜水肿和促进分泌物排出。物理治疗包括捏鼻鼓气法、波氏球吹张等,能帮助恢复咽鼓管通气功能。对于顽固性病例,可考虑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或鼓膜置管术等手术治疗。日常应避免用力擤鼻,感冒时及时处理鼻塞症状。

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有助于预防咽鼓管功能不良复发。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血常规最重要三项?

血常规最重要的三项指标是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这三项指标能反映贫血、感染和凝血功能等关键健康信息。

1、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运输氧气的蛋白质,其数值能直接反映贫血程度。成年男性正常值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数值低于正常范围可能提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高于正常值可能与脱水、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关。检测时需结合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等指标综合判断。

2、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为4-10×10⁹/L,是判断感染、炎症的重要指标。中性粒细胞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增多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可见于过敏或寄生虫感染。白血病等血液病会导致白细胞异常增高或降低,化疗后也可能出现数值下降。

3、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⁹/L,主要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减少可能引发出血倾向,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血小板增多可能增加血栓风险,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有关。手术前、服用抗凝药物时需特别关注此项指标。

进行血常规检查前应保持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准确性。若发现指标异常,建议及时复查并完善铁代谢、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日常需注意均衡饮食,保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的摄入,避免接触苯等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者应定期监测血小板水平。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发烧 截瘫 皮炎 胃癌 滴虫病 喉肿瘤 妊娠水肿 急性阑尾炎 皮肤纤维瘤 肠病性肢端皮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