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可能引起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继发性肿瘤等损害,危害程度与放射剂量和部位相关。
1、放射性皮炎皮肤接触放射线后可能出现红斑、脱屑或溃疡,与放射剂量累积有关。可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凝胶、磺胺嘧啶银乳膏预防感染,严重时需暂停放疗。
2、骨髓抑制造血功能受抑制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常见于盆腔或全身放疗。必要时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干预,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3、放射性肺炎胸部放疗后2-3个月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与肺组织纤维化相关。急性期可使用泼尼松片缓解炎症,配合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化痰。
4、继发性肿瘤长期大剂量放疗可能诱发白血病或实体瘤,与DNA损伤累积有关。建议治疗后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和影像学随访。
放疗期间需保持照射部位清洁干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促进组织修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