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膜穿孔可由轻度外伤、中耳炎、气压伤或罕见肿瘤引起,表现为突发耳痛、听力下降、耳鸣或耳道溢液。
1、外伤性穿孔挖耳不当或头部外伤可能导致鼓膜穿孔,表现为尖锐疼痛伴短暂听力减退。避免耳道进水,多数2-4周自愈,严重时需行鼓膜修补术。
2、感染性穿孔急性中耳炎化脓可导致鼓膜破裂,伴随发热及脓性分泌物。需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控制感染,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必要时行鼓室成形术。
3、气压性穿孔潜水或飞行时气压骤变可能撕裂鼓膜,伴眩晕及闷胀感。需保持耳道干燥,使用酚甘油滴耳液缓解症状,严重者需颞肌筋膜修补。
4、病理性穿孔中耳胆脂瘤或肿瘤侵蚀可造成渐进性穿孔,伴恶臭分泌物。需CT明确范围,行乳突根治术联合鼓室探查,术后需定期耳内镜复查。
避免用力擤鼻及游泳,出现持续耳漏或眩晕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穿孔未愈者需定期进行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失程度。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