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等范畴,主要与肝阳上亢、痰湿内阻、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等因素有关。
1、肝阳上亢长期情绪波动或肝肾阴虚导致肝阳亢盛,表现为头晕目赤、烦躁易怒。治疗以平肝潜阳为主,可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或遵医嘱使用罗布麻、钩藤等中药。
2、痰湿内阻饮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痰湿阻滞脉络,常见头重如裹、胸闷呕恶。需化痰祛湿通络,方选半夏白术天麻汤,或配合茯苓、泽泻等药物调理。
3、气血不足久病体虚或思虑过度耗伤气血,症状见眩晕乏力、面色苍白。宜补益气血,归脾汤为基础方,可配伍黄芪、当归等药材。
4、肾精亏虚年老体衰或房劳过度致肾精不足,多伴腰膝酸软、耳鸣健忘。治疗需滋肾填精,常用左归丸或枸杞子、熟地黄等药物。
中医调理高血压强调辨证施治,患者保持情绪平稳,饮食清淡,适当练习八段锦等养生功法,定期监测血压变化。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