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血液科 > 其他血液病

ABO溶血是什么意思

| 2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青岛市立医院
立即预约
王冬 主治医师
保定市第一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小孩溶血性贫血能治好吗?

小孩溶血性贫血通常可以治好,治疗方法主要有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输血治疗、脾切除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溶血性贫血可能与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药物因素、物理化学因素等有关,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1、糖皮质激素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常用药物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减少红细胞破坏。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症状缓解后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情反复。

2、免疫抑制剂治疗

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免疫系统功能来减少红细胞破坏。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免疫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治疗周期较长,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3、输血治疗

严重贫血患者可能需要输注红细胞悬液以纠正贫血症状。输血前需进行严格的交叉配血试验,避免输血反应。对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需谨慎,可能加重溶血。输血后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和溶血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4、脾切除手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特定类型溶血性贫血,可考虑脾切除手术。脾脏是破坏异常红细胞的主要场所,切除后可减少红细胞破坏。手术前需评估患者年龄和感染风险,术后需预防感染,必要时接种疫苗。

5、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重型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溶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可能根治的方法。移植前需进行HLA配型,找到合适供体。移植过程存在一定风险,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成功移植后患者可恢复正常造血功能,但需长期随访观察。

小孩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上应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富含铁质、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避免食用可能诱发溶血的食物或药物。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计数,监测病情变化。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面色、精神状态和活动耐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预防感染,必要时进行隔离保护。心理上给予孩子充分关爱和支持,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普通内科

孕妇需要做溶血检查吗?

孕妇通常需要做溶血检查,主要用于排查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溶血性疾病风险。溶血检查的关键项目有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抗体筛查、抗体效价测定、新生儿溶血病预测。

1、ABO血型鉴定

通过检测孕妇ABO血型系统,判断是否存在母婴血型不合可能。当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时,母体可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溶血。该检查需在孕早期建档时完成,若发现风险需定期监测抗体效价。

2、Rh血型鉴定

Rh阴性孕妇若怀有Rh阳性胎儿,胎儿的红细胞可能进入母体刺激产生抗D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可攻击胎儿红细胞引发严重溶血。所有孕妇首次产检均需进行Rh血型筛查,阴性者需在孕28周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致敏。

3、抗体筛查

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孕妇血清中是否存在不规则抗体,包括抗D、抗E等Rh系统抗体及其他血型系统抗体。阳性结果提示胎儿溶血风险增高,需进一步确定抗体特异性并监测效价变化,必要时进行宫内输血等干预。

4、抗体效价测定

对已致敏的孕妇定期检测抗体效价水平,评估胎儿溶血严重程度。当抗D效价超过临界值时,需结合超声多普勒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羊水胆红素浓度等指标综合判断,决定是否需要宫内治疗或提前终止妊娠。

5、新生儿溶血病预测

通过脐带血穿刺或母血胎儿DNA检测等技术预测胎儿血型及溶血风险。对于高风险病例,孕晚期需加强胎儿监护,包括胎动计数、生物物理评分、脐血流监测等,分娩时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出生后及时进行蓝光照射或换血治疗。

建议所有孕妇在孕12周前完成基础血型检测,Rh阴性或O型血孕妇需按规范增加检查频率。孕期出现不明原因胎儿水肿、羊水过多等表现时需紧急排查溶血可能。日常注意避免腹部外伤减少胎母输血,定期产检监测抗体动态变化,分娩后保留脐带血备检。若既往有流产、死胎或新生儿重度黄疸病史,孕前即应进行溶血相关评估。

张伟

主任医师 上饶市人民医院 全科

第一胎会溶血性黄疸吗?

第一胎可能出现溶血性黄疸,但概率相对较低。溶血性黄疸的发生主要与母婴血型不合、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新生儿感染、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早产等因素有关。

1. 母婴血型不合

当母亲为Rh阴性血型而胎儿为Rh阳性时,母体可能产生抗Rh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溶血。ABO血型不合如母亲O型血、胎儿A/B型也可能引发轻度溶血。这类情况在首次妊娠中发生概率较低,但并非绝对不可能。

2. 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先天性疾病可导致红细胞膜结构异常,使其在脾脏过早破坏。这类疾病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可能在任何胎次出现,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

3. 新生儿感染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宫内感染可能导致胎儿红细胞破坏增加。感染相关溶血与胎次无关,孕期病毒筛查可帮助早期发现风险。

4.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这是一种X连锁遗传病,患儿接触樟脑丸、蚕豆等氧化性物质后易发生急性溶血。该病引起的黄疸可能在新生儿期首次发作,与胎次无直接关联。

5. 早产

早产儿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且红细胞寿命较短,可能加重溶血性黄疸程度。早产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发生在任何胎次。

孕期规范产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溶血风险因素。Rh阴性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致敏。新生儿出生后需密切监测皮肤黄染程度,若发现黄疸进展快、范围广或伴有嗜睡、拒奶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可促进胆红素排泄,但严重溶血时需暂停母乳并接受光疗等专业治疗。

臧金萍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科

新生儿溶血症怎么治疗?

新生儿溶血症可通过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输血等方式治疗。新生儿溶血症通常由母婴血型不合、遗传因素、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乏、血红蛋白异常等原因引起。

1、光照疗法

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常用方法,通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患儿皮肤,使体内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该方法适用于轻中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操作简便且副作用较少。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患儿体温、皮肤状况及胆红素水平变化,防止出现脱水或发热等不良反应。

2、换血疗法

换血疗法主要用于重症新生儿溶血症,通过置换患儿体内致敏红细胞和抗体,快速降低胆红素水平并纠正贫血。该疗法能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但存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风险。实施前需严格配血,操作过程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由专业团队完成,术后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指标。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白蛋白、苯巴比妥等药物。白蛋白能与游离胆红素结合减少其毒性,苯巴比妥可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使用过程中需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手段,需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

4、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通过阻断网状内皮系统Fc受体,抑制溶血进程。该方法适用于Rh或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能减少换血需求。治疗时需控制输注速度,监测有无过敏反应。对于严重贫血患儿需联合其他治疗措施,不能单独作为根治方案。

5、输血

输血治疗用于纠正新生儿溶血症导致的严重贫血,需选择经辐照处理的洗涤红细胞。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监测心率、呼吸等指标。对于极低体重儿或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需采用少量多次输血策略,避免循环负荷过重。

新生儿溶血症患儿治疗期间应维持适宜环境温度,减少能量消耗。母乳喂养者母亲需避免进食可能加重溶血的食物,配方奶喂养需选择适合早产儿的特殊配方。每日监测体重变化及黄疸消退情况,保持皮肤清洁预防感染。出院后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及神经系统发育评估,发现异常及时干预。家长需学会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喂养情况及大小便颜色变化,遵医嘱完成后续治疗计划。

谢江强

副主任医师 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夫妻什么血型会溶血症?

夫妻血型不合可能引发新生儿溶血病,主要涉及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不匹配。常见风险组合有母亲O型血与胎儿A/B型血、母亲Rh阴性血与胎儿Rh阳性血等。溶血病的发生与母婴血型不合程度、母亲体内抗体水平、胎盘屏障功能、胎儿红细胞抗原表达强度、妊娠次数等因素相关。

1、ABO血型不合

当母亲为O型血而胎儿为A型或B型血时,母体可能产生抗A或抗B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导致溶血。此类溶血症状通常较轻,表现为新生儿黄疸或轻度贫血。临床常用光照疗法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严重时需输血。孕期可通过抗体效价监测评估风险。

2、Rh血型不合

Rh阴性母亲怀Rh阳性胎儿时,胎儿的红细胞抗原可能刺激母体产生抗D抗体,尤其在第二胎时易引发严重溶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胎儿水肿、重度贫血甚至死胎。产前需定期检测抗体效价,必要时进行宫内输血或提前分娩。产后72小时内需给母亲注射Rh免疫球蛋白预防致敏。

3、其他血型系统不合

除ABO和Rh系统外,MN、Kell等稀有血型系统不合也可能引发溶血,但概率较低。这些情况多发生在有输血史或多次妊娠的孕妇中。诊断需通过特殊抗体筛查,治疗方式与常见血型不合类似,但需个体化制定方案。

4、抗体水平影响

母体抗体效价高低直接影响溶血严重程度。高效价IgG抗体更易通过胎盘屏障攻击胎儿红细胞。孕期动态监测抗体效价有助于预测风险,效价超过临界值时需加强胎儿监护,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

5、妊娠次数影响

初次妊娠时母体致敏概率较低,随着妊娠次数增加,Rh阴性母亲接触Rh阳性胎儿红细胞的概率上升,抗体产生量累积可能导致更严重的溶血反应。有流产史或异位妊娠史的Rh阴性女性也需按正规妊娠处理。

建议备孕夫妇提前进行血型检测,Rh阴性孕妇需在每次妊娠后规范注射免疫球蛋白。孕期定期进行抗体筛查和超声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新生儿出生后需密切观察黄疸进展,必要时进行蓝光治疗或换血疗法。哺乳期母亲可正常喂养,但需注意婴儿状态变化。日常生活中避免盲目使用可能刺激抗体产生的药物或血制品,保持规律产检是预防溶血病的关键措施。

王俊宏

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热门标签

颞叶癫痫 儿童期哮喘 固定性药疹 难治性癫痫 乳头状腺瘤 浆细胞性骨髓瘤 门静脉海绵样变 缺铁性吞咽困难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