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呼吸科 > 感冒

怎样才能预防老年人冬季感冒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朱欣佚 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低温来袭,如何预防冬季高发疾病?

低温来袭可通过加强保暖、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适度锻炼、合理饮食等方式预防冬季高发疾病。冬季高发疾病通常由寒冷刺激、病毒活跃、免疫力下降、空气干燥、生活习惯改变等原因引起。

1、加强保暖

寒冷刺激易导致血管收缩,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或加重关节疼痛。外出时应穿戴帽子、围巾、手套,重点保护头部、颈部和四肢末端。夜间睡眠可使用电热毯预热被褥,但避免整夜通电。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建议穿着加绒棉袜。

2、接种疫苗

冬季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活跃,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建议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在11月前完成接种。疫苗防护期约6-8个月,需每年定期补种。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一般1-2天可自行缓解。

3、保持室内通风

密闭环境易滋生细菌病毒,每天应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使用暖气时可在室内放置水盆或加湿器,维持湿度在40%-60%之间。定期清洗空调滤网,避免军团菌等病原体传播。通风时注意避开早晚低温时段,防止冷空气直吹。

4、适度锻炼

冬季可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运动,或进行室内游泳、瑜伽等活动。运动时间宜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避免清晨和傍晚寒冷时段。运动前充分热身,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屏气用力动作,如举重、拔河等。

5、合理饮食

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坚果类食物提供不饱和脂肪酸。每日保证300-500克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可适量食用生姜、大蒜等辛温食材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控制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

冬季需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外出归来后可用淡盐水漱口清洁鼻腔。发现持续咳嗽、胸闷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慢性病患者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家中常备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尿病患者冬季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患者冬季需加强血糖监测、皮肤护理和保暖措施,同时注意饮食调整与适度运动。

冬季寒冷易导致血管收缩,可能影响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每日监测空腹及餐后血糖,尤其气温骤变时需增加检测频次。寒冷干燥环境下,足部易出现皲裂或冻伤,建议每日用温水清洗后涂抹保湿霜,避免使用电热毯直接取暖。饮食上需控制高热量食物摄入,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膳食纤维,如瘦肉、西蓝花等,避免火锅等高脂餐后血糖飙升。运动可选择室内有氧活动,如太极拳或瑜伽,避免清晨低温时段外出。

若出现手脚麻木、伤口不愈或持续高血糖,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冬季鼻子出血是什么原因?

冬季鼻子出血可能与空气干燥、鼻腔炎症、高血压、鼻腔损伤、血液疾病等因素有关。冬季气候干燥容易导致鼻腔黏膜水分蒸发过快,血管脆性增加,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出血。

1. 空气干燥

冬季空气湿度降低,鼻腔黏膜因水分流失变得干燥脆弱。干燥环境下鼻黏膜毛细血管容易破裂,表现为单侧鼻腔少量出血,可伴有鼻腔灼热感。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或遵医嘱涂抹红霉素软膏、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保护黏膜。

2. 鼻腔炎症

过敏性鼻炎或鼻窦炎患者冬季易发作,炎症刺激导致黏膜充血肿胀。频繁擤鼻涕可能损伤血管引发反复出血,常伴随鼻塞、流涕症状。可遵医嘱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控制炎症,配合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保持清洁。

3. 高血压

血压波动时鼻腔后部血管压力增高,可能造成动脉性出血,表现为出血量较大且不易自止。高血压患者冬季血管收缩更明显,需规律监测血压并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避免用力擤鼻或剧烈运动。

4. 鼻腔损伤

挖鼻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黏膜破损,出血多为鲜红色且可自行停止。冬季黏膜修复能力下降,应避免机械性刺激,出血时可压迫鼻翼并冷敷,严重时需就医进行硝酸银烧灼或电凝止血。

5. 血液疾病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冬季出血风险增高,表现为双侧鼻腔反复渗血且难以止血,可能伴随牙龈出血等症状。需完善血常规检查,确诊后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避免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剂。

冬季预防鼻出血需保持室内湿度,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腔。高血压患者应规律服药控制血压,过敏性鼻炎患者需减少冷空气刺激。若出血量大或持续15分钟未止,应立即就医排查血液系统疾病。日常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及深绿色蔬菜,增强血管弹性。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糖尿病患者冬季泡脚的注意点?

糖尿病患者冬季泡脚时需严格控制水温与时长,避免烫伤和感染风险。

泡脚水温应保持在37-40摄氏度,使用温度计测量更准确,避免直接用手试温。泡脚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过长可能增加皮肤破损概率。泡脚后需彻底擦干足部,尤其注意趾缝间水分,可涂抹无刺激保湿霜预防皲裂。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对温度感知迟钝,烫伤后易继发感染。合并下肢血管病变者,高温会加重局部缺血。若足部存在溃疡、皲裂或红肿,禁止自行泡脚。

日常需每日检查足部皮肤,选择棉质透气袜,避免使用电热毯或暖水袋直接接触足部。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冬季遇上慢性咽炎该怎么调理?

冬季慢性咽炎可通过调整饮食、改善环境、药物治疗等方式调理。

慢性咽炎可能与长期吸烟、空气干燥、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干痒、咳嗽等症状。调整饮食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量饮用温蜂蜜水或罗汉果茶润喉。改善环境可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度,减少粉尘接触。药物治疗可遵医嘱使用银黄含片、西地碘含片缓解症状,或选用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急性发作期需避免大声说话,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局部刺激。

日常注意保暖防寒,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摄入,避免熬夜及过度用嗓。

李延忠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热门标签

脾脓肿 前房积血 颅底凹陷症 脾功能亢进 肺孢子丝菌病 肺球孢子菌病 肛门直肠脓肿 加利福尼亚脑炎 脉络膜视网膜炎 念珠菌性败血症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