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可分为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和低渗性脱水三种类型,主要区别在于体液丢失后血浆渗透压的变化及钠离子浓度差异。
1、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以水分丢失多于钠离子丢失为特征,血浆渗透压超过310mmol/L。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或糖尿病未控制时,患者表现为口渴明显、皮肤干燥、尿量减少但尿比重增高。治疗需补充低渗溶液如5%葡萄糖注射液,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干预,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2、等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时水和钠离子按比例丢失,血浆渗透压维持在280-310mmol/L的正常范围。多发生于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等情况,临床表现包括眼窝凹陷、血压下降等循环血量不足症状。治疗首选等渗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严重者需静脉快速补液纠正休克状态。
3、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以钠离子丢失为主,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长期使用利尿剂、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是常见诱因,患者可能出现嗜睡、肌肉痉挛等低钠血症表现,严重时可引发脑水肿。治疗需谨慎补充高渗盐水如3%氯化钠注射液,同时限制水分摄入以逐步提升血钠浓度。
日常预防脱水需根据活动强度和环境温度调整饮水计划,高温作业或运动时建议每小时补充200-300ml含电解质饮料。出现持续口渴、尿色加深、头晕等早期脱水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在阴凉处休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若出现意识改变、少尿等严重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特殊人群如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呕吐脱水症状主要表现为口干、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呕吐脱水通常由胃肠炎、食物中毒、中暑、肠梗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口干呕吐脱水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可能出现口渴感明显、舌苔增厚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缓解,严重时需静脉补液。胃肠炎引起的脱水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盐酸洛哌丁胺胶囊等药物。
2、尿量减少脱水会导致体液丢失,肾脏浓缩尿液,表现为尿色深黄、排尿次数减少。婴幼儿可能出现超过6小时无尿。需及时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食物中毒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盐酸小檗碱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3、皮肤弹性下降捏起手背或腹部皮肤回弹缓慢,是脱水典型表现。中暑导致的脱水需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冷敷,并补充含糖电解质饮料。肠梗阻引起的脱水需禁食,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4、眼窝凹陷眼球周围组织液减少导致眼眶明显下陷,婴幼儿前囟门凹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会出现该症状伴呼吸深快,需立即静脉输注胰岛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并监测血糖。
5、精神萎靡严重脱水时脑细胞缺水,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需紧急就医进行静脉补液,同时治疗原发病。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葡萄糖酸锌颗粒等药物。
出现呕吐脱水症状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选择米汤、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注意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变化,婴幼儿需监测体重。夏季高温时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防止酮症酸中毒发生。呕吐伴随高热、意识障碍、呕血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
腹泻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米汤、稀释果汁、椰子水、淡盐水等方式补液。腹泻脱水通常由水分摄入不足、电解质丢失过多、肠道吸收障碍、感染性腹泻、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
一、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腹泻脱水的一线补液方式,主要成分为葡萄糖和电解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葡萄糖促进钠和水的肠道吸收,能有效纠正轻中度脱水。常见剂型有口服补液盐散剂和口服补液盐溶液。使用时需按说明书比例配制,少量多次饮用。对葡萄糖吸收不良者慎用。
二、米汤米汤含有可溶性淀粉和少量电解质,适合作为家庭应急补液选择。制作时取大米加水煮沸后滤出米汤,可加入少量食盐。米汤中的淀粉能延长水分在肠道的停留时间,有助于水分吸收。但米汤电解质含量有限,不能完全替代专业补液盐,适用于轻度脱水或补液盐的辅助。
三、稀释果汁将苹果汁、橙汁等果汁以1:1比例稀释后饮用,可补充水分和部分钾离子。果汁中的天然糖分有助于钠的协同转运,但高糖浓度可能加重腹泻,必须充分稀释。避免使用含山梨糖醇的果汁,以防渗透性腹泻加重。不适合用于中重度脱水患者。
四、椰子水天然椰子水含有钾、钠、镁等电解质,其电解质比例接近人体血浆,是较好的天然补液选择。每100毫升椰子水约含250毫克,能帮助恢复电解质平衡。但市售椰子水可能添加糖分,应选择无添加产品。不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大量饮用。
五、淡盐水在500毫升温开水中加入1.75克食盐配制淡盐水,可补充钠离子丢失。这是最简单的家庭补液方法,但缺乏钾和碱基补充,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适用于临时应急,建议与其他补液方式交替使用。高血压患者需控制钠摄入量。
腹泻期间应持续少量多次补液,成人每日补液量建议达到腹泻量的1.5倍。观察尿量、精神状态等脱水指征,若出现少尿、嗜睡等中重度脱水表现需立即就医。避免饮用含咖啡因、酒精的饮料。恢复期可进食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逐步过渡到低脂低纤维饮食。补液治疗需配合病因治疗,感染性腹泻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腹泻脱水症状主要有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腹泻脱水通常由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引起,严重时可能导致休克或器官衰竭。
1、口渴腹泻脱水早期常表现为明显口渴感,因体液丢失后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患者可能频繁饮水但仍无法缓解,伴随口唇干燥或轻微裂纹。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中重度需静脉补液治疗。
2、尿量减少脱水会导致肾血流量减少,表现为尿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加深。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儿童尿布长时间干燥需警惕。监测尿量是判断脱水程度的重要指标,必要时需检测尿比重和电解质水平。
3、皮肤弹性下降捏起腹部或手背皮肤后回弹缓慢是典型体征,提示组织间液不足。婴幼儿可观察前囟门凹陷情况。皮肤弹性测试需在环境温度适宜时进行,老年患者因自然衰老可能影响判断准确性。
4、眼窝凹陷眼眶周围软组织脱水会导致眼球周围凹陷,婴幼儿和儿童表现尤为明显。该症状常与泪液分泌减少共同出现,严重时可见结膜干燥。需与营养不良性眼窝凹陷进行鉴别诊断。
5、精神萎靡中重度脱水可影响脑部供血,表现为嗜睡、烦躁或意识模糊。婴幼儿可能出现异常哭闹或无泪哭泣,老年患者易出现谵妄。这是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需立即就医进行液体复苏治疗。
腹泻脱水患者应少量多次饮用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溶液,避免高糖饮料加重腹泻。可进食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食物,观察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呕吐、高热等情况需及时就诊。婴幼儿、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发生脱水时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进行血生化检查评估电解质紊乱程度。
脱水程度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液丢失量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
轻度脱水表现为口渴、尿量略减少、皮肤弹性稍差,体液丢失量约占体重的3-5%。此时患者精神状态正常,黏膜轻度干燥,婴幼儿可能出现前囟轻度凹陷。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散或增加饮水纠正,建议选择含电解质的饮品如运动饮料或自制糖盐水。
中度脱水时口渴明显加重,尿量显著减少且颜色深黄,皮肤弹性下降,眼窝凹陷,婴幼儿前囟明显凹陷,体液丢失量达体重的6-9%。可能出现心率增快、四肢发凉等循环代偿表现。需及时就医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
重度脱水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或烦躁,尿量极少或无尿,皮肤捏起后回弹缓慢超过2秒,眼窝深度凹陷,婴幼儿前囟极度凹陷,体液丢失超过体重10%。常伴随血压下降、脉搏微弱等休克表现,需紧急抢救。立即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首选生理盐水快速输注,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注射液,同时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
日常需注意观察脱水早期表现,高温环境或腹泻呕吐时应预防性补充水分。婴幼儿、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更易发生脱水,家长和照护者需特别关注其摄入量与排出量平衡。出现中度以上脱水症状或口服补液无效时,必须立即就医避免病情恶化。长期户外工作者建议随身携带口服补液盐散,运动前后注意分次补充含电解质饮品。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