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骨科 > 骨科

肌酐从700多降到300多还需要治疗吗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甲状腺异常会引起肌酐升高吗?

甲状腺异常可能会引起肌酐升高。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通过影响肾脏血流动力学、代谢率或肌肉代谢间接导致肌酐水平变化。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机体代谢率增高可能导致肌肉分解加速,产生更多肌酐;同时高代谢状态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影响肌酐排泄。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肾脏血流减少可能导致肌酐滤过率下降,使血肌酐蓄积。这两种情况均可能引起实验室检查中肌酐值异常,但通常伴随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及其他典型症状如心悸、怕冷或浮肿等。

甲状腺相关肌酐升高需与原发性肾脏疾病鉴别。若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肌酐仍持续升高,需进一步排查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慢性肾病等器质性病变。甲状腺激素替代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

建议甲状腺疾病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肾功能,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肾脏负担,出现肌酐异常时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尿素高肌酐高是怎么回事?

尿素高肌酐高可能与肾脏功能异常、脱水、高蛋白饮食、药物影响、尿路梗阻等原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停用肾毒性药物、解除梗阻、透析治疗等方式改善。

1、肾脏功能异常

尿素和肌酐是反映肾脏功能的指标,尿素高肌酐高可能与肾脏功能异常有关。肾脏功能异常通常表现为水肿、尿量减少、乏力等症状。肾脏功能异常可能与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因素有关。治疗肾脏功能异常通常需要控制血压、血糖,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缬沙坦胶囊、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建议定期复查肾功能,监测病情变化。

2、脱水

脱水可能导致血液浓缩,引起尿素和肌酐水平升高。脱水通常表现为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脱水可能与高温环境、剧烈运动、腹泻、呕吐等因素有关。治疗脱水通常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口服补液盐散、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药物。建议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

3、高蛋白饮食

高蛋白饮食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尿素和肌酐水平升高。高蛋白饮食通常无明显症状,但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高蛋白饮食可能与过量摄入肉类、蛋类、奶制品等因素有关。治疗高蛋白饮食引起的尿素高肌酐高通常需要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蛋白质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建议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长期高蛋白饮食。

4、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导致尿素和肌酐水平升高。药物影响通常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药物影响可能与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等因素有关。治疗药物引起的尿素高肌酐高通常需要停用肾毒性药物,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片、复方α-酮酸片等药物。建议在使用肾毒性药物时定期监测肾功能。

5、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可能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尿素和肌酐水平升高。尿路梗阻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尿痛、腰痛等症状。尿路梗阻可能与肾结石、前列腺增生、肿瘤等因素有关。治疗尿路梗阻通常需要解除梗阻,遵医嘱使用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建议及时就医,明确梗阻原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尿素高肌酐高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高蛋白饮食,限制盐分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肾脏健康。定期监测肾功能,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有助于维持肾脏功能。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肌酐高吃什么食物降低?

肌酐高患者可以适量吃西蓝花、苹果、鸡胸肉、燕麦、冬瓜等食物辅助调节,但食物无法直接降低肌酐值。肌酐升高可能与肾功能异常、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具体病因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一、食物1、西蓝花

西蓝花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有助于促进代谢废物排出。其低钾特性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但需控制每日摄入量在100克以内,避免过量增加肾脏负担。

2、苹果

苹果含果胶和抗氧化物质,能帮助调节体内水钠平衡。选择去皮食用可减少钾摄入,建议每日不超过200克,合并糖尿病者需监测血糖变化。

3、鸡胸肉

鸡胸肉提供优质蛋白且磷含量较低,适合作为肾病患者蛋白质来源。建议采用水煮或清蒸方式,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0-75克,避免油炸等高脂烹饪。

4、燕麦

燕麦所含β-葡聚糖有助于调节血脂代谢,其低蛋白特性可减轻肾脏负荷。推荐选择无糖即食燕麦,每次食用30-50克为宜,合并水肿者需注意水分摄入。

5、冬瓜

冬瓜具有利水消肿作用,其高水分低钾特点适合肌酐高患者。建议连皮煮汤食用,每周3-4次,每次200-300克,但严重少尿者需限制总量。

二、药物1、尿毒清颗粒

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含大黄等成分可促进毒素排泄。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禁忌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2、复方α-酮酸片

适用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可减少氮代谢产物蓄积。需配合低蛋白饮食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钙血症等。

3、海昆肾喜胶囊

含褐藻多糖硫酸酯,能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需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

4、肾衰宁片

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具有活血化瘀功效。孕妇及阴虚火旺者禁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5、药用炭片

通过吸附肠道毒素辅助降低肌酐,适用于早中期肾功能不全。可能引起便秘,需与其它药物间隔2小时服用。

肌酐高患者日常需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6-0.8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严格控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保持每日尿量1500-2000毫升,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及肾功能指标,出现恶心呕吐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应及时就医。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肾肌酐高怎么降下来?

肾肌酐高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疾病、避免肾毒性药物、适度运动、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肾肌酐升高可能与急性肾损伤、慢性肾病、脱水、药物影响、尿路梗阻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减少高蛋白食物摄入有助于降低肾脏负担,每日蛋白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6-0.8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动物内脏及加工肉制品。同时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合并高尿酸血症者应限制嘌呤食物,如海鲜、浓肉汤等。

2、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导致肾肌酐升高的常见原因。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使用缬沙坦胶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需维持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推荐使用达格列净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等药物。定期监测血糖和血压对保护肾功能至关重要。

3、避免肾毒性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可能加重肾功能损害。造影剂检查前后应充分水化,必要时使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预防肾损伤。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等含马兜铃酸成分的药材须严格禁用。

4、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肾脏血流灌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运动时注意监测血压和心率变化。

5、定期监测

每3-6个月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通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评估肾功能进展。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结构异常,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建立随访档案记录血压、尿量及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肌酐升高患者需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长时间憋尿。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肾功能严重受损时需考虑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疗。日常可选用低磷低钾食材如冬瓜、苹果,烹饪时多用蒸煮方式减少油脂摄入。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肌酐高会造成什么影响?

肌酐高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心血管系统、骨骼健康、神经系统和代谢平衡。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泄,其水平升高通常反映肾功能异常。

1、肾脏功能损害

肌酐持续升高可能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常见于慢性肾脏病或急性肾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需通过尿常规、肾脏超声等检查明确病因。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尿毒清颗粒、肾衰宁片等药物,并限制蛋白质摄入。

2、心血管系统风险

肌酐升高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相关。肾功能减退会导致水钠潴留和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脏负荷。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必要时使用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同时控制每日饮水量。

3、骨骼代谢异常

肾功能不全时钙磷代谢紊乱可能引发肾性骨病,表现为骨痛、骨折风险增加。需检测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遵医嘱补充骨化三醇胶丸或碳酸钙D3片,并适当增加日照时间。

4、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肌酐升高可能导致尿毒症性脑病,出现嗜睡、震颤或认知障碍。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进行血液透析,必要时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同时限制高钾食物摄入。

5、代谢失衡

肌酐升高常伴随酸中毒、高钾血症等代谢紊乱。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心律失常,需通过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检测评估。治疗包括静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纠正酸中毒,并严格限制含钾高的水果蔬菜。

肌酐偏高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鱼肉、鸡蛋白等易吸收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每周监测体重变化。若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紧急症状需立即就医,肾功能严重受损时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评估。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热门标签

静脉石 肾损伤 胃扭转 颅骨骨折 尿道上裂 输卵管肿瘤 骨膜外骨肉瘤 前列腺钙化灶 浆细胞性乳腺炎 皮肤划痕性荨麻疹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