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首页 > 内科 > 肾内科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不能吃什么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全部回答

滑江波 主治医师
河北省柏乡县王家庄乡卫生院
立即预约

相关问答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症状有哪些?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症状主要包括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血尿及肾功能减退。该疾病是肾小球病变的一种类型,可能由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感染或药物损伤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肾活检确诊。

1、蛋白尿

蛋白尿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典型表现,尿液中出现大量泡沫且久置不散。由于肾小球滤过屏障受损,血液中的蛋白质漏入尿液,长期蛋白尿可能导致低蛋白血症。患者需定期检测尿蛋白定量,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缬沙坦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严重时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胶囊治疗。

2、水肿

水肿多始于眼睑和下肢,逐渐发展为全身性水肿,与低蛋白血症引起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关。患者可能出现体重短期内增加、鞋袜紧绷等症状。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医生可能开具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缓解水肿,同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

3、高血压

约半数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及水钠潴留相关。高血压可能加速肾功能恶化,需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评估。常用降压药物包括氨氯地平片、厄贝沙坦片等,需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4、血尿

部分患者可见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茶色,提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破坏。血尿可能伴随尿频、尿急等症状,需与尿路感染鉴别。医生可能建议进行尿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必要时使用黄葵胶囊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5、肾功能减退

疾病进展后可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夜尿增多等。肾功能减退呈慢性进行性发展,需定期监测肾功指标。医生可能根据病情使用复方α-酮酸片调节代谢,终末期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需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优先选择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避免剧烈运动及感染,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肾功能及肾脏超声。若出现尿量明显减少、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剂量。

刘爱华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风湿免疫科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怎么引起的?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症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病理特征为在部分肾小球(局灶)或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部分分支有硬化性病变或透明样变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脂血症及细胞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本病的主要病变基础,临床表现有大量蛋白尿和高度浮肿、镜下血尿、高血压等,诊断需要依靠肾穿刺活检明确。本病对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治疗反应不敏感,疗效不佳,预后较差,建议患者平时生活规律、清淡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预防感染、避免劳累,定期监测尿常规和肾功能。
梁婧

南山医院 小儿内科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症状是什么?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患者有大量蛋白尿和高度浮肿、镜下血尿多见,肉眼血尿少见。血尿可发生于有明显系膜增生的病例,约有三分之二的患者有轻、中度的高血压表现。不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可为长期无症状性蛋白尿,然后出现肾病综合征,部分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过敏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及免疫接种可使本病的临床症状加重。实验室检查可见尿蛋白多为非选择性,有红细胞,常可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葡萄糖尿、氨基酸尿及磷酸盐尿,表明有肾小管功能受损,血IgG水平可降低,血清补体正常,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呈现进行性减退。
韩爱国

住院医师 怀来韩爱国诊所 中医科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什么疾病?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儿童和成人肾病综合症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肾脏组织学特征是在部分肾小球或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的部分分支有硬化性病变或透明样变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损伤,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脂血症及细胞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本病的主要病变基础。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常常是肾脏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近几年的研究还发现,高脂血症及高凝状态在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发病及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脂血症时体内不仅含有大量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而且脂质成分还可以直接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和毛细血管袢上,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损伤和内皮细胞的损害。
乔金雷

住院医师 卫生室 妇产科

什么是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以局灶节段分布的肾小球硬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一组肾小球疾病。病因包括遗传性、继发性和原发性三大类。此病常被认为发病率较低,但仅20多年来西方国家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在白种人中,从占成人肾病综合征的4%-10%增至12%-25%。在黑人中甚至可高达36%-80%,成为构成原发性肾病综合症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然而,在亚洲人肾脏病中其比例仍相对较低。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5%左右,人种的差别可能是造成发病率不同的主要原因。但是诊断标准的差别,对于各种亚型的不同认识以及病理切片的数量不同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本病见于任何年龄,青少年稍多,无显著发病高峰,男性较常见。
吴涛

住院医师 围场大都医院 外科

热门标签

肠坏死 结肠癌 天疱疮 肺部感染 盆腔肿瘤 毛发上皮瘤 麻痹性斜视 女性尖锐湿疣 薄基底膜肾病 视神经脊髓炎

疾病科普 最新资讯

医生推荐

医院推荐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线答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