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等方式治疗长期失眠,通常由情志失调、气血不足、心脾两虚、肝郁化火等原因引起。
1、刺激穴位艾灸百会穴、神门穴等可安神定志,适用于情志失调引起的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可配合使用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等中成药。
2、调节气血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能补益气血,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伴随心悸、乏力等症状,治疗需结合归脾丸、八珍颗粒、生脉饮等药物调理。
3、温补脾肾艾灸关元穴、肾俞穴有助于缓解心脾两虚型失眠,多由过度劳累导致,症状为早醒、睡眠浅,建议配合右归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等温补类药物。
4、疏肝泻火艾灸太冲穴、肝俞穴可疏解肝郁化火引发的失眠,常见烦躁易怒、口苦咽干,需联合龙胆泻肝丸、柴胡疏肝散、丹栀逍遥散等疏肝清热药物。
艾灸治疗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睡前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阴虚火旺者慎用艾灸,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选穴并配合药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