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多的荔枝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荔枝含有次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等成分,可能干扰糖代谢,导致低血糖反应。
荔枝中的次甘氨酸A和亚甲基环丙基甘氨酸会抑制体内葡萄糖的生成,同时加速葡萄糖的分解,导致血糖水平下降。空腹状态下大量食用荔枝更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乏力、出汗等。儿童和血糖调节能力较弱的人群风险更高。荔枝含糖量较高,但其中的果糖需要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利用,这一过程可能延迟血糖上升。
部分人群食用荔枝后可能出现严重的低血糖反应,甚至导致荔枝病。荔枝病多见于热带地区儿童,表现为突发低血糖、抽搐、昏迷等症状。未成熟的荔枝中次甘氨酸A含量更高,食用风险更大。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需谨慎,可能干扰血糖控制。
建议避免空腹大量食用荔枝,儿童每次食用不超过5颗,成人不超过10颗。出现心慌、手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可进食糖果或饮用糖水。糖尿病患者食用荔枝前后需监测血糖变化。选择成熟度适中的荔枝,避免食用未完全成熟的果实。如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