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眼睛分泌物黄黏可能由结膜炎、泪囊炎、倒睫、鼻泪管阻塞或感染等因素引起。
1、结膜炎:
新生儿结膜炎多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等。表现为眼睑红肿、黄色黏稠分泌物增多,可能伴随结膜充血。需就医进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医生可能开具抗生素眼药水治疗。
2、泪囊炎:
因鼻泪管发育不全导致泪液滞留引发炎症,分泌物呈黄绿色脓性,按压泪囊区有脓液反流。急性期可能伴随发热,需进行泪道冲洗,严重者需泪道探通术。
3、倒睫刺激:
睫毛向内生长摩擦角膜,引起反射性分泌物增多。需观察睫毛生长方向,轻度可通过按摩眼睑改善,持续倒睫需眼科处理以防角膜损伤。
4、鼻泪管阻塞:
先天性鼻泪管下端膜性闭锁占新生儿20%,表现为单侧顽固性分泌物。多数在6月龄前自愈,期间需每日多次按摩泪囊区内眦至鼻翼方向,无效者需行探通术。
5、产道感染:
经母体产道感染淋球菌或衣原体,出生后2-5天出现大量脓性分泌物。需紧急就医进行全身抗生素治疗,避免并发角膜穿孔。
日常护理需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从内眦向外眦单向清洁眼周,每日2-3次。哺乳期母亲应增加维生素A摄入,如胡萝卜、动物肝脏等。注意观察分泌物性状变化,出现眼睑肿胀拒碰、发热或分泌物带血时立即就诊。保持婴儿衣物及 bedding 清洁干燥,接触婴儿前后严格洗手。室内湿度建议维持在50%-60%,避免尘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