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与病因及进展速度有关,轻度溶血可能仅需观察,严重溶血可能导致贫血、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
1. 轻度溶血母婴血型不合或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黄疸,胆红素水平较低时可通过光疗和补液治疗,通常预后良好。
2. 急性溶血药物或感染导致的急性溶血可能出现血红蛋白尿、寒战高热,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必要时输血。
3. 慢性溶血地中海贫血等慢性溶血疾病伴随脾肿大和骨骼改变,需长期服用叶酸,重度贫血患者需规律输血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4. 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溶血未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肌张力增高、嗜睡等神经系统症状,需换血治疗并监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预防后遗症。
出现黄疸伴苍白、茶色尿时应立即就医,母乳喂养婴儿需监测胆红素变化,溶血性疾病患者应避免氧化性药物和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