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反复霉菌感染可通过抗真菌治疗、调整生活习惯、控制血糖、增强免疫力、保持外阴清洁等方式缓解。霉菌感染通常由激素变化、免疫力下降、血糖异常、卫生习惯不良、抗生素使用等原因引起。
1、抗真菌治疗:
孕期霉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克霉唑栓剂、制霉菌素阴道片等。妊娠晚期用药需严格评估胎儿安全性,避免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完成全程用药,防止复发。
2、调整生活习惯:
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穿着紧身裤。如厕后从前向后擦拭,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洁。保持充足睡眠,减少压力,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阴道微环境。
3、控制血糖:
妊娠期糖尿病易诱发霉菌感染,需定期监测血糖。通过低糖饮食控制血糖水平,每日分5-6餐进食,选择全谷物、绿叶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胰岛素。
4、增强免疫力:
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或制剂,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等。在医生指导下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锌等营养素,避免剧烈运动但需保持适度活动。
5、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液或过度冲洗阴道。沐浴后及时擦干会阴部,可选用无香型卫生护垫并勤换。临产前出现分泌物增多属正常现象,需与感染症状区分。
临近预产期出现霉菌感染需及时告知产科分娩前需评估是否需预防性治疗。日常饮食可增加大蒜、蔓越莓等天然抗菌食物,避免高糖、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局部摩擦。分娩后需继续观察症状变化,哺乳期用药需特别谨慎,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产后复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