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炎可能会引起便血。肠炎伴随便血的情况通常与炎症性肠病、感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因素有关。
1.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溃疡出血,表现为黏液血便或鲜血便。治疗需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如美沙拉嗪、泼尼松、硫唑嘌呤。
2. 感染性肠炎细菌性痢疾或阿米巴痢疾可破坏肠黏膜引发血便,常伴发热腹痛。需针对病原体使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同时补充电解质溶液。
3. 缺血性肠炎肠系膜血管供血不足导致肠壁坏死出血,多见于老年人。需改善循环用前列地尔,严重时需血管介入治疗。
4. 放射性肠炎盆腔放疗后肠黏膜损伤出血,表现为便血伴里急后重。可局部使用硫糖铝混悬液灌肠,口服蒙脱石散保护黏膜。
出现便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保持肛周清洁,记录便血性状和频率供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