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温度37.5摄氏度属于低热状态,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低热的常见原因有剧烈运动、排卵期、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结核病等。
1、剧烈运动高强度运动后体温可能暂时升高至37.5摄氏度左右,这与肌肉产热增加有关。这种情况通常在休息30分钟后恢复正常,无须特殊处理,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即可。
2、排卵期女性排卵期由于孕激素水平变化,基础体温可升高0.3-0.5摄氏度。这种周期性体温波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持续约14天会自行回落,建议记录基础体温曲线帮助判断。
3、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常引起低热,可能伴随咽痛、鼻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连花清瘟胶囊、感冒清热颗粒等药物,配合物理降温。若3天未退热需就医排查细菌感染。
4、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代谢亢进会导致持续性低热,多伴有心悸、多汗等症状。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常用药物包括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5、结核病肺结核典型表现为午后低热伴盗汗,需进行胸部CT和痰培养确诊。抗结核治疗常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联合用药,全程治疗需6个月以上,不可擅自停药。
建议每日固定时间测量体温并记录,避免在进食、运动后立即测量。持续低热超过1周或伴随明显不适时,应及时就诊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日常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选择水银体温计测量时需将探头置于舌下热窝处紧闭嘴唇5分钟,电子体温计需等待提示音后读取数值。发热期间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