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钙化灶多数情况下无须治疗。肝内钙化灶通常是肝脏良性病变,主要由陈旧性炎症愈合、寄生虫感染后钙盐沉积、肝内胆管结石残留、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形成。
1. 陈旧性炎症愈合既往肝炎或肝损伤愈合后形成的瘢痕性钙化,无活动性病变时无须干预,定期超声随访即可。
2. 寄生虫感染肝包虫病等寄生虫感染治愈后遗留的钙化灶,若血清学检查阴性且无占位效应,无须特殊处理。
3. 胆管结石残留肝内胆管微小结石排出后残留的钙化点,未合并胆管扩张或肝功能异常时仅需观察。
4. 先天性发育异常部分钙化灶与胚胎期脉管系统发育异常有关,长期稳定无变化者无须治疗。
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肝脏超声,若出现钙化灶增大、周围血流信号异常或伴随腹痛等症状时需进一步排查肿瘤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