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与抑郁障碍存在双向关联,两者可互为因果或共同发生。慢性疼痛可能诱发抑郁情绪,抑郁障碍也可能加重疼痛感知,形成恶性循环。
慢性疼痛持续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导致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这些物质同时参与情绪调节和疼痛传导。长期疼痛带来的活动受限、社交减少等生活改变,容易引发无助感和情绪低落。临床常见纤维肌痛综合征、慢性腰背痛患者伴随抑郁症状,疼痛部位多呈现弥漫性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
抑郁障碍患者常出现躯体化症状,其中慢性疼痛占比很高。抑郁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会增强机体对疼痛的敏感性。这类患者疼痛描述多带有情感色彩,如烧灼感、刺痛感,且疼痛程度与器质性病变程度不符。共病状态下,患者对镇痛药物反应较差,更易形成药物依赖。
建议慢性疼痛患者定期进行情绪评估,抑郁障碍患者需关注躯体症状。治疗上可采用度洛西汀肠溶片、文拉法辛缓释片等兼具抗抑郁和镇痛作用的药物,配合认知行为疗法。保持规律作息,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症状。若出现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预警信号,应及时向精神科或疼痛科医生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