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消化道反复出血可通过药物止血、内镜治疗、介入手术、门体分流术及肝移植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凝血功能障碍、胃黏膜病变及感染等因素引起。
1、药物止血:
急性出血期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降低门脉压力,常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同时配合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凝血功能障碍者可补充维生素K或新鲜血浆。药物治疗需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防止再出血。
2、内镜治疗:
内镜下套扎术是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首选方法,通过橡皮圈结扎曲张静脉达到止血目的。胃底静脉曲张可选择组织胶注射治疗。内镜治疗创伤小但需多次重复操作,术后需禁食观察。
3、介入手术: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能有效降低门脉压力,适用于药物和内镜治疗无效者。该手术通过建立肝内分流道减轻静脉曲张压力,但可能诱发肝性脑病,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4、门体分流术:
外科分流手术包括远端脾肾静脉分流、肠系膜下腔静脉分流等术式,能持久降低门脉压力。但手术创伤大,对肝功能要求较高,Child-Pugh C级患者慎用。
5、肝移植:
对于终末期肝硬化合并反复出血患者,肝移植是根治性治疗手段。移植后门脉高压可彻底解除,但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且受供体来源限制。
患者应保持软质低纤维饮食,避免坚硬、辛辣食物刺激消化道。每日监测体重及腹围变化,限制钠盐摄入预防腹水。活动时注意避免腹部碰撞,保持大便通畅。戒除烟酒,定期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及胃镜。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情绪管理同样重要,可通过正念训练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