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属于重大疾病。慢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逐渐丧失且不可逆转的病理状态,可能由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多种原因引起,通常需要长期医疗干预。
慢性肾衰竭的病程进展缓慢但危害显著。早期可能仅表现为夜尿增多或轻度蛋白尿,随着肾功能进一步下降,会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贫血、骨代谢异常等全身症状。病情进展至终末期时,患者需依赖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维持生命,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肾移植手术。该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治疗费用较高且周期长,符合重大疾病的定义标准。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优先选择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限制食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严格遵医嘱用药,禁止自行服用肾毒性药物。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慢性肾衰竭会引起高血压。慢性肾衰竭可能导致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以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或加重高血压。
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排泄功能下降,体内多余的水分和钠离子无法有效排出,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肾脏缺血会刺激肾素分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上升。肾功能受损还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减少一氧化氮等舒血管物质的产生,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部分慢性肾衰竭患者可能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此时肾脏疾病与高血压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加速肾功能恶化,而肾功能减退又会加重高血压,最终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难治性高血压,对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反应不佳。
慢性肾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压,目标值通常低于130/80mmHg。建议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避免高钾食物。定期监测血压和肾功能指标,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同时需要积极治疗原发肾脏疾病,延缓肾功能恶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