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手术后需注意伤口护理、药物调整、活动限制、设备维护及情绪管理五方面。
1、伤口护理:
术后需保持手术切口干燥清洁,避免沾水或抓挠。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按医嘱定期更换敷料。若出现发热或伤口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术后两周内避免洗头,可使用医用防水贴保护伤口。
2、药物调整: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服用抗癫痫药物或抗凝剂,不可自行增减剂量。脑起搏器植入后可能需要逐步调整帕金森病药物,需记录症状变化与医生保持沟通。部分患者需短期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3、活动限制:
术后一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防止电极移位。颈部活动需缓慢,避免突然转头或低头。睡眠时建议仰卧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手术部位。三个月内禁止游泳、高空作业等高风险活动。
4、设备维护:
远离强磁场环境如MRI检查、防盗门等,日常使用手机需与脉冲发生器保持15厘米距离。定期检查设备电量,学习使用患者控制器调节参数。避免撞击植入部位,乘坐飞机需提前申报医疗设备。
5、情绪管理:
术后可能出现短暂情绪波动或认知改变,可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缓解焦虑。家属需关注患者抑郁倾向,鼓励参与康复社交活动。记录每日症状改善情况,为后续程控提供参考。
术后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纤维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如鱼肉、鸡蛋、燕麦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康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钟。定期复查脑起搏器工作状态,第一年每3-6个月随访一次。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睡眠时可将枕头垫高减少头部肿胀。注意气候变化,冬季做好颈部保暖防止肌肉僵硬。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植入设备信息以备应急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