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吐血可能由结核病灶侵蚀血管、继发支气管扩张、合并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结核治疗、止血药物、介入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控制。
1.病灶侵蚀血管肺结核进展期病灶可破坏肺组织及血管壁,导致血管破裂出血。需立即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同时使用酚磺乙胺等止血药物。
2.继发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结核可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形成扩张,血管易受炎症刺激破裂。治疗需联合乙胺丁醇强化抗结核,必要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止血。
3.合并肺部感染结核空洞易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出血。除规范抗结核外,需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加用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4.凝血功能异常结核病消耗状态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或血小板减少。需补充维生素K1,严重时输注血小板,同时监测凝血功能。
出现咯血应立即保持侧卧位防止窒息,避免剧烈咳嗽和屏气,所有治疗均需在传染病医院隔离进行,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抗结核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