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人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使用维生素B12、服用叶酸、输血治疗等方式补血。贫血可能由铁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叶酸缺乏、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饮食调整是改善贫血的基础措施,建议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同时搭配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促进铁吸收。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避免饮茶或咖啡,以免影响铁吸收。长期素食者需注意补充植物性铁源如黑木耳、菠菜,但吸收率较低需配合维生素C。
2、补充铁剂缺铁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铁剂治疗期间可能出现黑便、便秘等副作用,建议餐后服用减轻胃肠刺激。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3-6个月补充储存铁。
3、使用维生素B12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需肌注维生素B12注射液或口服甲钴胺片。恶性贫血患者需终身维持治疗,普通营养性缺乏经规范补充后可痊愈。维生素B12缺乏常伴随神经系统症状,及时治疗可避免不可逆损伤。
4、服用叶酸叶酸缺乏性贫血常见于孕妇、酗酒者,可服用叶酸片治疗。备孕女性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叶酸与维生素B12缺乏常同时存在,需注意鉴别避免单用叶酸加重神经系统损害。
5、输血治疗重度贫血患者当血红蛋白低于60g/L时需考虑输注浓缩红细胞,输血能快速改善缺氧症状但治标不治本。输血前需完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有无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
贫血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建议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长期贫血患者应戒烟限酒,吸烟会加重组织缺氧,酒精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出现头晕加重、心悸等不适及时就医。不同病因的贫血治疗方案差异较大,须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不可自行滥用补血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