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晒太阳的最佳时间是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此时紫外线强度适中,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需避免正午阳光直射,每次晒太阳15-30分钟即可。
上午9-10点阳光中的紫外线B波段较为充足,能够有效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不会对皮肤造成明显损伤。此时段气温适宜,适合中老年人外出活动。建议选择无遮挡的户外环境,如公园或阳台,暴露面部、手臂等部位。若所在地区紫外线指数较高,可适当缩短至10-15分钟。下午4-5点的阳光同样含有适量紫外线B,但强度较上午稍弱,适合对光线敏感的人群。此时段晒太阳可避免夏季高温带来的不适,同时有助于调节昼夜节律。阴天时紫外线强度会减弱,可适当延长晒太阳时间至30-40分钟。
晒太阳时应避免涂抹防晒霜,但需注意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冬季阳光较弱时可选择中午11点-下午2点间晒太阳,但不宜超过20分钟。皮肤较黑的人群需要更长的晒太阳时间才能合成等量维生素D。晒太阳后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皮肤干燥。若出现皮肤发红、灼热感应立即停止并采取冷敷措施。长期卧床患者可在靠近窗户的位置接受阳光照射,但需注意玻璃会过滤大部分紫外线B。
骨质疏松症患者除晒太阳外,还应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富含维生素D食物,如蛋黄、深海鱼等。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日常可进行适度负重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若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骨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