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能否生育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心功能状态综合评估。多数轻症患者经规范管理后可安全妊娠,但中重度患者妊娠风险较高,需心血管科与产科联合评估。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等类型,是否适合生育与具体病变类型及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
心功能I-II级的轻症患者通常具备妊娠条件。这类患者心脏结构缺损较小,日常活动无明显受限,孕前经心脏超声评估显示肺动脉压力正常、无严重心律失常。妊娠期间需定期监测心功能,建议每月进行产科和心血管科联合随访,控制体重增长在合理范围,避免贫血和感染。常见可耐受妊娠的类型包括小型房间隔缺损、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等,分娩方式多建议选择阴道分娩。
心功能III-IV级或存在艾森曼格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者妊娠风险极高。这类患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紫绀或心力衰竭,妊娠可能导致血容量负荷骤增,诱发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复杂先心病如单心室畸形、大动脉转位未矫治者,妊娠期死亡率显著增高。医学上通常建议严格避孕,若已妊娠需在多学科团队监护下决定是否继续妊娠,必要时需在孕早期终止妊娠。
所有先心病患者孕前必须接受专业评估,包括心脏超声、运动负荷试验等检查。妊娠期间需加强胎儿超声心动图监测,警惕子代先心病风险。产后需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建议所有先心病育龄女性在计划生育前完成全面心脏评估,制定个体化妊娠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