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会传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粪口传播三种途径传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接触传播是手足口病最主要的传播方式,病毒可通过患者疱疹液、唾液、粪便等污染的物品传播给他人。飞沫传播是指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中含有病毒,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粪口传播则是由于患者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处理不当或卫生条件差,病毒可能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源或手传播给他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尤其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密集场所容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7天,发病初期可能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随后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皮疹。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患者应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并对患者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