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是一种以皮肤或黏膜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通常由血小板减少、血管异常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点、瘀斑或黏膜出血。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因免疫系统异常破坏血小板导致,常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药物诱发。典型表现为四肢对称性针尖样出血点,严重时可出现鼻出血、牙龈渗血。需通过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治疗可选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或血小板输注。
2、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炎性疾病,常见于儿童群体,多与链球菌感染、食物过敏有关。特征为双下肢对称性高出皮面的紫红色丘疹,常伴关节肿痛、腹痛。实验室检查可见IgA免疫复合物沉积,治疗需使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及糖皮质激素。
3、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于危急重症,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缺陷导致微血栓形成。表现为发热、神经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三联征,外周血涂片可见破碎红细胞。需紧急进行血浆置换或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4、老年性紫癜老年性紫癜与皮肤血管脆性增加相关,好发于手背、前臂等暴露部位。表现为大片边界清楚的紫红色瘀斑,轻微外伤即可诱发。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可补充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
5、药物性紫癜药物性紫癜由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干扰凝血功能引起。出血表现可遍及全身,常伴其他部位自发性出血。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严重时需输注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紫癜患者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饮食宜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减少黏膜损伤风险。血小板减少者应禁食坚硬带刺食物,过敏性紫癜患者需排查并回避过敏原。所有类型紫癜均需定期监测出血倾向,出现头痛、呕血等严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根据不同类型可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K的绿叶蔬菜或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