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倒和休克是两种不同的生理反应,晕倒通常指短暂意识丧失,休克则是危及生命的循环衰竭状态。两者区别主要有发病机制不同、诱因不同、症状表现不同、持续时间不同、危险程度不同。
1、发病机制不同晕倒多由大脑短暂供血不足引起,常见于血管迷走性晕厥,与自主神经调节异常有关。休克的核心病理是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可能由失血、感染或心功能衰竭等引起。休克时全身微循环障碍会引发多器官功能损伤。
2、诱因不同晕倒常见诱因包括久站、疼痛刺激、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休克多由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病理性因素导致。部分药物过敏反应也可能诱发过敏性休克。
3、症状表现不同晕倒前常有头晕、黑朦、出汗等前驱症状,意识丧失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休克患者会出现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血压常低于90/60mmHg。
4、持续时间不同晕倒多为短暂性发作,平卧后多在数秒至数分钟内自行恢复。休克呈持续性进展,若不及时干预会逐渐加重,从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最终导致不可逆损害。
5、危险程度不同单纯晕倒预后良好,但需警惕心源性晕厥等特殊情况。休克属于临床急危重症,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可达50%以上,脓毒性休克病死率约30-50%,需立即进行液体复苏等抢救措施。
出现晕倒后应保持平卧位,松开衣领观察恢复情况。若反复晕厥或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休克属于医疗紧急情况,发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意识改变等表现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患者平卧并抬高下肢,避免随意搬动。日常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避免过度疲劳和脱水,定期进行心血管健康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