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水肿、尿量减少等。慢性肾衰竭是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病理过程,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加重。
1、乏力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活动后加重。肾功能下降导致代谢废物在体内蓄积,影响肌肉和神经功能。贫血也是乏力的常见原因,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患者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头晕等症状。
2、食欲减退慢性肾衰竭患者常有食欲不振的表现。体内尿素等代谢产物蓄积,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厌食。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味觉改变,对肉类等食物产生厌恶感。长期食欲不振可导致营养不良,加重病情。
3、恶心呕吐恶心呕吐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症状。肾功能减退导致尿素氮等代谢产物在血液中蓄积,刺激胃肠道。患者可能在晨起时症状明显,进食后加重。严重时可影响正常饮食,导致电解质紊乱。
4、水肿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眼睑和下肢水肿。肾脏排水排钠功能下降,导致水钠潴留。早期水肿多出现在早晨,活动后减轻。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能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
5、尿量减少尿量减少是慢性肾衰竭的典型表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尿液生成减少。患者可能出现夜尿增多,后期发展为少尿甚至无尿。尿量变化常伴有尿液颜色加深、泡沫增多等表现。
慢性肾衰竭患者应注意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水分摄入,避免高钾食物。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但应避免过度劳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遵医嘱用药。出现症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限酒,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
慢性肾衰竭患者可以适量吃低蛋白米、西蓝花、苹果、橄榄油、鸡蛋白等食物,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α-酮酸片、碳酸钙D3片、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药物。建议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合适的药物,并做好饮食调理。
一、食物1、低蛋白米低蛋白米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谷物,蛋白质含量低于普通大米,适合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主食。慢性肾衰竭患者肾脏排泄功能下降,过量蛋白质代谢产物可能加重肾脏负担。低蛋白米能减少氮质废物的产生,同时提供足够热量。食用时需搭配其他低磷低钾食材,避免长期单一摄入导致营养不良。
2、西蓝花西蓝花富含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钾磷含量相对较低,适合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蔬菜选择。其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类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对肾脏的损害。烹饪时应先焯水减少钾含量,建议每周食用2-3次,每次不超过100克。
3、苹果苹果属于低钾水果,每100克含钾量约为100毫克,适合肾功能不全患者食用。苹果皮含有的槲皮素可能有助于减轻肾脏炎症反应。建议选择新鲜苹果,去皮后食用可进一步减少钾摄入,每日摄入量控制在1个中等大小苹果以内。
4、橄榄油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可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食用油。其抗氧化成分有助于改善脂质代谢异常,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每日用量建议控制在25-30毫升,避免高温煎炸,以凉拌或低温烹饪为主。
5、鸡蛋白鸡蛋白是优质蛋白来源,生物利用率高且磷含量较低,适合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蛋白质补充。相比蛋黄,蛋白含磷量减少80%以上。建议选择水煮蛋白,每日摄入量需根据肾功能分期调整,通常不超过2个鸡蛋白。
二、药物1、复方α-酮酸片复方α-酮酸片用于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可补充必需氨基酸同时减少氮质废物产生。其成分中的酮酸能在体内与氮结合转化为氨基酸,减轻尿毒症症状。使用期间需配合低蛋白饮食,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
2、碳酸钙D3片碳酸钙D3片用于纠正慢性肾衰竭继发的钙磷代谢紊乱。碳酸钙可结合肠道中的磷减少吸收,维生素D3能改善钙吸收障碍。服药需在餐中嚼碎服用,监测血钙磷水平,避免与含铝制剂同服。
3、琥珀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适用于肾性贫血患者,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合成。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因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合并缺铁性贫血。该制剂胃肠道耐受性较好,建议餐后服用,避免与钙剂、茶同服影响吸收。
4、叶酸片叶酸片用于预防和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叶酸参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缺乏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常规剂量为5毫克每日,长期使用需监测维生素B12水平,避免掩盖B12缺乏症状。
5、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是活性维生素D类似物,用于慢性肾衰竭继发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其通过促进肠道钙吸收和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分泌,改善肾性骨病。使用时需严格监测血钙磷及iPTH水平,调整剂量。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通常建议每公斤体重0.6-0.8克,其中50%以上应为优质蛋白。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3克,避免高钾高磷食物。保持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按时复查肾功能和电解质。出现水肿、乏力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