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异常信号不一定是肿瘤,可能由骨质疏松、椎体血管瘤、感染、退行性变或转移性肿瘤等多种原因引起。椎体异常信号需结合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常见病因主要有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血管瘤、脊柱结核、椎体退行性变、转移性肿瘤等。
1、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在MRI上常表现为异常信号,多见于老年人或绝经后女性。典型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伴椎体高度下降。患者常有外伤史或轻微受力后突发腰背痛,可通过骨密度检查确诊。治疗以镇痛、卧床休息及抗骨质疏松药物为主,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
2、椎体血管瘤椎体血管瘤是良性血管病变,MRI典型表现为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明显高信号。多数无症状,偶见病灶增大压迫神经引起疼痛。增强扫描可见明显强化,需与转移瘤鉴别。无症状者无须治疗,有症状者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或放疗。
3、脊柱结核脊柱结核感染可导致椎体骨质破坏并形成异常信号,常累及相邻椎间盘。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伴椎旁脓肿形成。患者多有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阳性。需联合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清创。
4、椎体退行性变椎体终板退变在MRI上表现为Modic改变,分为三种类型。I型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与终板炎性反应相关;II型为T1高信号、T2等或高信号,代表脂肪置换;III型为T1T2均低信号,提示骨质硬化。多与慢性腰痛相关,治疗以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为主。
5、转移性肿瘤转移瘤是恶性椎体异常信号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MRI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常伴椎弓根破坏。患者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及夜间痛,需通过活检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肿瘤,可联合放疗或椎体成形术缓解症状。
发现椎体异常信号时应完善增强MRI、PET-CT等检查明确性质。日常生活中需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加强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肿瘤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出现持续性背痛、夜间痛或神经症状需及时就诊。诊断不明时建议多学科会诊,避免盲目穿刺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