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恢复期适当按摩有一定好处,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可能帮助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疼痛、预防关节僵硬、辅助功能恢复。
骨折恢复早期局部存在炎症反应时,应避免直接按压骨折部位。此时可在远端肢体进行轻柔按摩,通过改善静脉回流减轻肿胀。使用揉捏手法放松骨折相邻关节的肌肉群,能减少因长期制动导致的肌肉萎缩。按摩力度以患者无痛感为宜,沿淋巴回流方向推按有助于消除局部水肿。
骨折愈合中后期骨痂形成后,可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按摩。采用点按穴位配合关节被动活动,能松解粘连的软组织,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对于长期卧床患者,腰背部按摩可预防压疮,四肢向心性按摩能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但骨质疏松或骨折未完全愈合者,应禁止暴力扭转或按压患处。
骨折恢复期按摩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在骨科医生评估愈合进度后制定方案。按摩前后可配合热敷提升效果,但皮肤破损或感染部位禁止操作。同时应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痂生长情况。如按摩后出现疼痛加剧或异常肿胀,应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