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低回声不一定是肝癌,可能与肝囊肿、肝血管瘤等良性病变有关。
肝低回声是超声检查中的一种影像学表现,多数情况下属于良性病变。肝囊肿是最常见的低回声病变之一,通常为先天性或退行性改变,囊壁薄且内部充满液体。肝血管瘤也常表现为低回声,属于血管发育异常形成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且极少恶变。这两种情况通常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一般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超声即可。
少数情况下肝低回声可能与肝癌相关,尤其存在慢性乙肝、肝硬化等基础肝病时。肝癌的低回声结节往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能伴随甲胎蛋白升高。但确诊需结合增强CT、核磁共振或穿刺活检,单纯超声无法判定性质。若发现低回声结节伴有消瘦、腹痛、黄疸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肝胆外科或消化内科。
日常需避免饮酒,保持规律作息,慢性肝病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超声和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