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尿道结石通常需要脱裤子检查。尿道结石的诊断需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明确,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暴露会阴部位。
尿道结石患者就诊时,医生会先询问病史并进行初步评估。若怀疑尿道结石,可能要求患者脱去裤子以便进行外生殖器和尿道口检查。医生会观察尿道是否有红肿、分泌物等异常,触诊可能发现结石导致的硬结或压痛。对于浅表位置的结石,有时通过视诊或触诊即可初步判断。进一步确诊需结合尿常规、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这些检查通常也需要暴露下腹部或会阴区域。
少数情况下,若结石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可能无须完全脱裤即可完成检查。但多数诊断过程中,为保障检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适当暴露检查部位是必要的。患者可提前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检查时会有帘布遮挡保护隐私。医疗机构会严格遵守医疗操作规范,确保检查过程专业且尊重患者隐私。
确诊尿道结石后应多饮水促进结石排出,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毫升。避免摄入高草酸食物如菠菜、浓茶,减少高嘌呤饮食如动物内脏、海鲜。适当运动有助于小结石移动,但剧烈运动可能加重症状。若出现排尿困难、血尿或发热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服用排石药物。定期复查可监测结石变化情况,必要时需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
尿道结石可通过多喝水、药物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等方式排出。
多喝水有助于增加尿量,冲刷尿道,促进较小的结石自然排出。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以清淡的白开水为主,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可能加重结石形成的饮品。适当进行跳跃运动,如下蹲起立、跳绳等,利用重力作用帮助结石移动。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石,通常可通过上述方法自行排出。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排石颗粒、尿石通丸、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等。这些药物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缓解痉挛疼痛,促进结石排出。若结石直径超过6毫米或伴有严重梗阻、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等医疗干预。
日常应减少高草酸、高嘌呤食物摄入,如菠菜、动物内脏等,适当补充柑橘类水果。定期复查泌尿系统超声,监测结石排出情况及有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