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可通过疼痛特点、活动受限、触诊检查、影像学评估、排除其他疾病等方式判断。腰肌劳损多由长期姿势不良、急性损伤未愈、肌肉力量失衡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医学检查综合诊断。
1、疼痛特点腰肌劳损的疼痛多表现为腰部两侧或单侧持续性酸胀痛,久坐、久站或弯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范围较局限,按压时可找到明显压痛点,疼痛不向腿部放射。部分患者晨起时腰部僵硬,活动后减轻,但过度活动后症状复现。
2、活动受限患者腰部前屈、后伸或侧弯时出现活动度下降,但无神经根受压导致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日常动作如搬重物、转身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肌肉保护性痉挛。症状反复发作,劳累后明显,与天气变化或受凉有一定关联性。
3、触诊检查医生触诊可发现腰背部肌肉紧张、条索状硬结或局部肿胀,按压骶棘肌、腰方肌等部位有明显压痛。肌肉起止点处可能出现激痛点,按压时可诱发典型疼痛。无下肢感觉异常或反射减弱等神经损伤体征。
4、影像学评估X线检查通常无骨质异常,MRI或超声可显示局部肌肉水肿、纤维化等慢性劳损表现。影像学主要用于排除腰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等结构性病变。肌电图检查有助于鉴别神经源性疼痛,腰肌劳损患者肌电图结果多正常。
5、排除其他疾病需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肾结石等疾病鉴别。腰椎间盘突出多有下肢放射痛和神经定位体征;强直性脊柱炎伴随晨僵和骶髂关节病变;内脏疾病引起的腰痛常与体位无关且伴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可辅助排除内科疾病。
腰肌劳损确诊后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日常使用护腰支撑。可进行游泳、小燕飞等低强度锻炼增强核心肌群力量,热敷缓解肌肉痉挛。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配合推拿、冲击波等物理治疗。若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发热、体重下降需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