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后判断是否骨折需结合疼痛程度、肿胀特点、活动受限情况综合评估。主要观察指标有局部畸形、骨擦感、异常活动、负重能力、疼痛持续时间。
1、局部畸形骨折部位可能出现明显变形或异常凸起,与对侧健康脚部对比可见不对称。踝关节骨折时可能出现足部内翻或外翻畸形,触摸时可感知骨骼连续性中断。单纯扭伤通常仅表现为软组织肿胀,不会出现骨骼结构改变。
2、骨擦感活动患肢时若听到或感觉到骨骼摩擦音,提示骨折断端相互摩擦。检查时需轻微旋转足部,但应避免粗暴操作加重损伤。踝关节骨折可能出现捻发音,而韧带损伤不会产生这种特殊感觉。
3、异常活动在非关节部位出现异常活动是骨折的特征性表现。例如胫腓骨远端骨折时,可能在中段出现不应存在的关节样活动。测试时需固定近端,轻柔活动远端观察,过度用力可能导致二次损伤。
4、负重能力完全不能负重行走提示可能存在骨折。尝试用患脚站立时产生剧烈疼痛,或根本无法承受体重,需高度怀疑骨折。踝关节扭伤患者通常可勉强行走,但可能因疼痛而跛行。
5、疼痛持续时间骨折疼痛往往持续加重且难以缓解,夜间静息痛明显。软组织损伤的疼痛多在48小时后逐渐减轻。若使用冰敷、抬高患肢等措施后疼痛无改善,或出现搏动性疼痛,应考虑骨折可能。
建议伤后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处理,使用弹性绷带适当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24小时内避免热敷或按摩,防止肿胀加重。无论是否怀疑骨折,若出现持续剧痛、皮肤青紫蔓延或感觉异常,均应及时就医拍摄X线片。康复期可进行非负重状态下的踝泵运动,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后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平衡训练和肌力锻炼,预防反复扭伤。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