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后可能遗留关节僵硬、创伤性关节炎、慢性疼痛、踝关节不稳及下肢力线异常等后遗症。
1、关节僵硬:
长期固定制动会导致关节囊挛缩和肌腱粘连,表现为背伸跖屈活动受限。早期康复锻炼可预防僵硬,包括被动牵拉和主动踝泵运动,严重者需关节松动术治疗。
2、创伤性关节炎:
骨折累及关节面时易引发软骨损伤,后期出现行走痛和关节肿胀。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治疗包括口服氨基葡萄糖、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晚期需踝关节融合术。
3、慢性疼痛:
骨折愈合后仍持续隐痛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神经损伤有关。可通过冲击波治疗缓解软组织粘连,配合塞来昔布等镇痛药物改善症状。
4、踝关节不稳:
韧带修复不良会导致反复扭伤,表现为行走时打软腿。肌力训练可增强腓骨长短肌稳定性,严重韧带松弛需进行韧带重建手术。
5、下肢力线异常:
骨折畸形愈合可能改变踝穴解剖结构,引发O型腿或X型腿步态。青少年可通过矫形支具矫正,成人严重畸形需截骨矫形手术。
康复期建议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荷,每日进行提踵训练和平衡垫练习增强踝周肌群力量。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乳制品、深海鱼及深绿色蔬菜。避免跳跃、爬山等剧烈运动,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功能恢复。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情况,出现持续肿胀或夜间痛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