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水可通过利尿治疗、腹腔穿刺引流、限盐饮食、补充蛋白、病因治疗等方式排出体外。腹水通常由肝硬化、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腹膜炎症、恶性肿瘤转移等原因引起。
1、利尿治疗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药物可促进水分经肾脏排泄。利尿剂适用于轻中度腹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诱发肝性脑病。顽固性腹水需联合白蛋白静脉输注增强利尿效果。
2、腹腔穿刺引流对于大量腹水导致呼吸困难或腹痛者,需行治疗性腹腔穿刺术。单次放腹水量不宜超过5000毫升,术后需加压包扎防止腹压骤降。引流后可腹腔注射多西环素等药物减少渗出。
3、限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需控制在2克以下,避免腌制食品及加工食品。严格限盐可减少水钠潴留,配合每日体重监测。可选用低钠盐替代品,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含钾代盐。
4、补充蛋白低蛋白血症患者需通过饮食或静脉补充优质蛋白,每日摄入量不低于1.5克/公斤体重。适宜选择鱼肉、鸡蛋白、乳清蛋白粉等生物价高的蛋白来源,改善血浆胶体渗透压。
5、病因治疗肝硬化腹水需抗病毒或戒酒,心源性腹水需强心利尿,结核性腹膜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需根据原发灶选择化疗或靶向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需调整透析方案。
腹水患者应保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记录24小时出入量。睡眠时采取半卧位减轻膈肌压迫,避免剧烈咳嗽和便秘增加腹压。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腹部超声,观察体重变化和下肢水肿情况。出现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长期腹水患者可穿戴腹带支撑腹部,预防脐疝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