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刺手术是通过穿刺鼓膜引流中耳积液或积脓的耳科常规操作,主要步骤包括术前评估、局部麻醉、鼓膜定位、穿刺抽吸和术后护理。
一、术前评估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确认鼓膜膨隆程度,结合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判断积液性质。需排除急性外耳道炎、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证,儿童患者需评估配合度。
二、局部麻醉成人多采用浸有利多卡因的棉片贴敷鼓膜表面15分钟,儿童或不配合者可能需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鼓膜痛觉敏感度显著降低,可避免穿刺时剧烈疼痛。
三、鼓膜定位在耳内镜或额镜照明下,选择鼓膜紧张部后下象限作为穿刺点,此处血管分布少且远离听骨链。使用专用穿刺针与鼓膜呈45度角进针,深度控制在2-3毫米。
四、穿刺抽吸穿刺成功后可见淡黄色浆液性或黏稠脓性液体流出,用连接注射器的穿刺针缓慢抽吸。若液体黏稠可注入α-糜蛋白酶稀释,总量一般不超过2毫升。
五、术后护理穿刺孔多在24-48小时自行愈合,期间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医生可能开具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术后1周复查听力及鼓膜愈合情况。
术后建议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洗头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水流。避免乘坐飞机或潜水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防止未愈合的鼓膜发生气压伤。饮食宜清淡,多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如出现剧烈耳痛、发热或眩晕需立即复诊。常规鼓膜穿刺并发症概率较低,但需警惕继发感染、持续性穿孔或听力下降等风险,儿童患者家长应密切观察其听力反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