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患者是否需要做支架取决于具体病因,若合并冠状动脉严重狭窄通常建议支架手术。心衰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优化药物治疗、血运重建手术、器械治疗、生活方式干预、并发症管理。
心衰患者进行支架手术主要针对合并冠心病导致心肌缺血的情况。当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超过一定比例,且心肌缺血与心衰症状明确相关时,支架植入可改善心肌供血。这类患者往往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心脏超声显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CT或造影可见显著狭窄病变。支架术后需配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
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导致的心衰,如扩张型心肌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支架手术通常无效。这类患者的心功能恶化主要源于心肌本身病变,冠状动脉可能无明显狭窄。治疗重点在于规范化药物方案,如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等神经内分泌抑制剂。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植入心脏再同步化起搏器或除颤器。
心衰患者无论是否接受支架手术,均需长期限盐限水、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避免感染等诱发因素。建议每三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NT-proBNP指标,由心内科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合并糖尿病或肾功能不全者需特别注意药物剂量调整,出现气短加重或下肢水肿时应及时就诊。
心脏支架手术后可能出现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形成或血管内皮损伤等后遗症。
支架内再狭窄通常与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有关,患者可能在术后3-6个月出现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支架内血栓形成多因抗血小板治疗不足或支架贴壁不良导致,表现为突发剧烈胸痛伴心电图改变,需紧急处理。血管内皮损伤可能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部分患者会感到穿刺部位持续隐痛或淤血。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斑块。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并控制血压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