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主要看血常规中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三个指标。血红蛋白浓度是诊断贫血的核心依据,红细胞计数和压积可辅助判断贫血类型及严重程度。
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负责运输氧气的蛋白质,成年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可诊断为贫血。该指标能直接反映血液携氧能力,数值越低贫血程度越重。缺铁性贫血时血红蛋白下降常伴随红细胞体积缩小,巨幼细胞性贫血则可能出现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不成比例下降。
2、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指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男性低于4.0×10¹²/升、女性低于3.5×10¹²/升提示贫血。结合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初步判断贫血类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表现为三系减少,溶血性贫血可能出现代偿性红细胞计数增高。
3、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压积反映红细胞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男性低于40%、女性低于37%具有诊断意义。该指标与血液粘稠度相关,数值过低可能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失血性贫血早期可见压积急剧下降,慢性病性贫血则表现为缓慢性降低。
4、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通过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计算得出,80-100飞升为正常范围。小于80飞升提示小细胞性贫血,常见于缺铁或地中海贫血;大于100飞升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需结合维生素B12和叶酸检测进一步鉴别。
5、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是未成熟红细胞,其计数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则显著降低。该指标对贫血的病因诊断和疗效监测具有重要价值,正常值为0.5%-1.5%。
发现贫血指标异常时,建议完善血清铁、铁蛋白、维生素B12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可适量增加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富含铁元素的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重度贫血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右旋糖酐铁片、琥珀酸亚铁片等药物,并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治疗效果。
肺炎患者的血常规指标通常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等异常表现。肺炎可能由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1、白细胞计数升高细菌性肺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多超过10×10⁹/L,中性粒细胞比例常超过70%,并可能出现核左移现象。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可能与肺部炎症反应有关,患者常伴有发热、咳嗽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治疗。
2、中性粒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常见于细菌感染,当比例超过80%时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胞浆中可能出现中毒颗粒和空泡变性等改变。这类变化通常与病原体刺激骨髓释放粒细胞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咳黄痰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莫西沙星片等抗菌药物。
3、C反应蛋白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0mg/L时提示存在明显炎症反应,细菌感染时升高更为显著。该指标上升速度较快,在感染后6-8小时即可检测到变化。C反应蛋白升高与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有关,可能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需配合医生进行血培养等检查,必要时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治疗。
4、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肺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多超过20mm/h,严重感染时可超过50mm/h。这种改变与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等急性期反应蛋白增加有关。红细胞沉降率是非特异性指标,需结合其他检查判断,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治疗期间应注意卧床休息。
5、血小板计数变化重症肺炎可能出现血小板减少,而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异常可能与炎症因子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有关,严重血小板减少时需警惕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可能有皮肤瘀斑、鼻出血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处理。
肺炎患者除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外,应注意保持充足休息,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以稀释痰液。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完成全程药物治疗,避免擅自停药。如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