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查癌症的指标主要有肿瘤标志物、血常规异常指标、循环肿瘤细胞、基因检测指标、液体活检指标等。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对特定癌症有提示作用,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确诊。
1、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血液中与肿瘤相关的物质,常见的有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甲胎蛋白升高可能与肝癌有关,癌胚抗原升高可能与消化道肿瘤有关。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癌症筛查和疗效评估,但单一指标升高不能确诊癌症,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2、血常规异常血常规检查中的异常指标可能提示血液系统肿瘤。白细胞异常增高可能提示白血病,血红蛋白持续下降可能提示消化道肿瘤出血,血小板异常增多可能提示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常规异常需要结合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3、循环肿瘤细胞循环肿瘤细胞是从原发肿瘤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癌细胞。检测循环肿瘤细胞有助于癌症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包括免疫磁珠分选、微流控芯片捕获等,对转移性癌症监测价值较大。
4、基因检测指标癌症相关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癌症风险评估和个体化治疗。常见检测指标包括BRCA基因、EGFR基因、KRAS基因等。基因检测可发现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指导靶向药物选择,但需要专业遗传咨询解读结果。
5、液体活检指标液体活检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DNA、外泌体等物质诊断癌症。循环肿瘤DNA携带肿瘤特异性突变,可用于早期筛查、疗效监测和耐药分析。液体活检具有无创、可重复的优点,但灵敏度和特异性仍需提高。
血液检查癌症指标异常时不必过度恐慌,应到肿瘤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癌症风险,建议每年进行健康体检,40岁以上人群可针对性增加肿瘤筛查项目。发现异常指标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解读检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