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当场通常能查出部分传染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献血前会进行快速筛查,但确诊仍需进一步医学检查。
献血时的初步筛查主要针对经血液传播的高风险传染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可快速判断是否存在现症感染,丙型肝炎抗体检测能提示既往或现症感染可能,艾滋病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可筛查相应感染风险。这些检测采用快速试剂盒,操作简便但存在一定假阴性概率。血液样本还会进行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判断是否存在贫血。部分献血点可能增加转氨酶检测,间接反映肝功能状态。
献血检测无法覆盖所有疾病,如潜伏期感染、非传染性慢性病或遗传性疾病通常无法检出。检测结果异常时需到医疗机构复查确诊,献血机构不会出具医学诊断报告。献血后若收到血液不合格通知,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评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献血资格,避免熬夜、饮酒后献血,女性需避开生理期。
梅毒治愈后通常可以献血,但需满足治愈后超过5年且无复发症状的条件。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治愈标准包括临床症状消失和血清学检测转阴。
梅毒治愈后献血需符合国家献血健康检查要求。治愈者需提供完整的治疗记录和复查报告,证实已完成规范治疗且血清学检测持续阴性。献血前需通过采供血机构的专项筛查,包括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部分采供血机构可能要求治愈者额外提供皮肤科或感染科医生的健康证明。
存在特殊情况时可能暂缓献血。若治愈时间不足5年或存在神经梅毒、心血管梅毒等晚期梅毒病史,通常不符合献血条件。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皮疹、发热等疑似复发症状者,需延期至症状完全消失且复查阴性。合并HIV等其他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终身不得献血。
献血后需观察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日常应保持安全性行为,避免高危接触。定期进行血清学随访检测有助于确认治愈状态,建议每年复查一次梅毒相关指标。若计划献血,可提前咨询当地血液中心获取具体筛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