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可通过测量血压值、观察症状、结合危险因素等方式确定。高血压可能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高盐饮食、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耳鸣、视物模糊等症状。
1、测量血压值确诊高血压需通过规范血压测量。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可诊断为高血压。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测量前静坐5分钟,避免吸烟、饮咖啡或剧烈运动。家庭自测血压时,需记录早晚各两次读数,连续监测7天。
2、观察症状高血压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持续性钝痛、颈部僵硬感。典型表现包括晨起枕部胀痛、视物出现飞蚊症、夜间多尿。严重时可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高血压危象表现。但约半数患者无症状,故不能仅凭症状判断。
3、评估危险因素具有高血压家族史、年龄超过55岁、长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的人群风险较高。腹型肥胖、睡眠呼吸暂停、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也会增加患病概率。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4、完善检查确诊需结合动态血压监测,24小时平均值超过130/80毫米汞柱可确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血脂血糖检测。必要时进行肾上腺CT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电图可评估心脏受损情况。
5、排除假性高血压部分人群因测量姿势不当、白大衣效应、动脉硬化等可能出现假性高血压。需通过多次测量、不同体位对比、动脉硬化检测等排除。老年人动脉钙化可能造成袖带测量值虚高,必要时需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建议保持低钠高钾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适量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定期监测血压,出现波动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降压药物。控制体重使体质指数小于24,腰围男性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